Proterozoic mantle lithosphere beneath the Khanka massif in Far East Russia:In situ Re-Os evidence

来源 :2013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nqiu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浙西北、江绍断裂带及其两侧和浙闽沿海等地晚中生代火成岩地质地球化学及其成因等对比研究,认为浙江省及邻区晚中生代花岗质岩石至少可以分为三期,认为第一期花岗质岩石和早期辉绿岩侵位于早白垩世早期华南岩石圈伸展背景下,随着拉张的持续,有广泛的晚期辉绿岩脉的侵位;结合浙皖赣地区123~129Ma时期出现的A 型花岗岩也形成于陆内伸展环境,指示了从145Ma以前的活动大陆边缘向145Ma以后陆内岩石
西南三江地区属全球新生代侵入岩最发育的地域之一。本文报道国从格岩体的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形成的构造环境,为进一步研究藏东新生代岩浆活动提供基础资料.经采样测年、岩石地球化学和形成的构造环境分析,结果表明:(1)藏东类乌齐地区存在古近纪花岗岩,国从格岩体为花岗闪长斑岩,K-Ar同位素年龄为31.2和30.6Ma,时代为渐新世。(2)国从格岩体具有高碱、低Ti的特征,岩石系列为高钾钙碱性岩石系列
世界上大多数斑岩铜矿为氧化性斑岩铜矿,含矿岩浆为富水的高氧逸度岩浆,这是由于亲铜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所致.一些斑岩铜金矿床具有还原性特点,本文通过对包古图斑岩铜矿的研究研究,详细分析了其特点,发现含矿岩浆侵位之后发生了围岩混染作用,对包古图地区进行了区域地质剖面测量和研究,发现了包古图组发育含碳质岩石,包括含碳质泥质凝灰岩和含海绵骨针的碳质泥质硅质岩等。围岩的混染作用导致碳质等还原物质混入以及还原性
超钾质火山岩以其独特的岩石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特征,一直以来都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本文在前人的基础上报道了小古里河超钾质-基性、超基性火山岩Re-Os同位素及铂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结合前期岩石学、矿物学、主微量元素、Sr-Nd-Pb-Hf同位素工作和本次Re-Os同位素及PGE元素工作,初步认为本区钾质-超钾质火山岩源区为交代富集的古老岩石圈地幔。同时,交代富集事件应该是多阶段的,至少可以分为早期
会议
扬子板块西缘攀枝花地区分布着大量的新元古代岩浆岩,岩体的形成时间多在860Ma和740Ma之间。位于攀枝花市北部的同德闪长岩体约有300km2是此区域内出露面积最大的中基性岩体,岩体年龄约820Ma。区域上,同德岩体侵入到以火山岩-沉积岩序列为主的盐边群中,岩体的西北部被超基性岩株侵入。同德岩体的岩石类型同德岩体中富角闪石堆晶岩表明角闪石的分离结晶作用可能广泛存在于岛弧岩浆岩演化过程中。角闪石是水
会议
目前对富Nb玄武岩成因最为流行的一种说法是,地幔楔受到埃达克岩浆的交代作用之后,再经过玻安岩熔体的萃取,残余地幔楔熔体上涌便可晶出富Nb玄武岩.其次还有源区的榍石/金红石比例之说等等,是有一种特有的富Nb玄武岩浆.本文介绍了在古洋壳地区,富Nb与非富Nb玄武岩交互出现并密切过度,并未见玻安岩与埃达克岩,故以上观点不能适用.富Nb玄武岩应理解为一种次生变化:在古洋壳剖面下部邻近超镁铁岩附近,洋底变质
华北克拉通大陆地壳的演化是全球陆壳幕式生长的典范之一,其陆壳经历增生和再造的时间及空间范围仍然存在一定的争论.麻粒岩是大陆下地壳的主要组成岩石,某种程度下可作为下地壳的代名词,位于华北中北部的怀安杂岩体,出露晚太古代至古元古代的角闪岩相-麻粒岩相高级变质岩,本文建立了代表性的地壳剖面结构,并对华北克拉通东西陆块的碰撞及中部带麻粒岩相变质有重要指示意义.怀安杂岩体因此可视为探索华北大陆下地壳形成与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