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冲带碳酸盐矿物的溶解度及和富硅流体反应的实验研究

来源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Pengu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水热金刚石压腔中测定了500℃-800℃,1-3GPa下菱镁矿在纯水和3wt.%,5wt.%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结果表明:流体环境中,碳酸盐和硅酸盐的反应可能是俯冲带碳酸盐转化和迁移的主要机制之一。
其他文献
舞阳铁矿位于华北地台南缘与秦岭褶皱带的衔接部位,地处鲁山西平山背斜核部,含矿建造为25~27亿年(涂绍雄等,1981)的晚太古代太华群,自下而上可划分为以斜长角闪岩和片麻岩为主的赵案庄组和以斜长角闪岩、片麻岩及大理岩为主的铁山庙组.结论认为硅岩为热水沉积成因并存在陆源物质的输入,硅岩形成于大陆边缘海环境,环境具有缺氧、水体深度相对较大且水动力条件偏弱的特征。
伊犁盆地南缘断裂(F1)分布于察布查尔山北坡山麓,控制了该地区盆山地貌的边界,是燕山期伊犁陆相沉积盆地的南缘边界断裂.通过ETM+卫星遥感影像,结合Google earth卫星遥感影像,对盆地南缘断裂进行了初步解析,以此为基础,对这些断裂进行了实地观测,识别出了伊犁盆地南部近东西走向的活动逆断层和近北北东走向的活动正断层.通过对中上三叠统、侏罗系、上白奎统、古近系、新近系和第四系砾岩成分进行统计,
与海相碳酸盐岩相比,对于湖相碳酸盐岩的关注和研究仍然相对欠缺.湖相碳酸盐岩与海相碳酸盐岩的一个重要区别在于:因处于大陆环境内,陆源碎屑广泛存在于湖相碳酸盐岩内,其含量相对海相碳酸盐岩也更高.目前,已有的对湖相碳酸盐岩的地球化学研究,存在单纯套用海相碳酸盐岩分析方法的问题,忽略了陆源硅酸盐组分对元素特征及后续分析造成的影响。基于上述问题,通过对柴西茫东地区红山梁剖面第三系湖相碳酸盐岩的酸溶法、电子探
造山带及其毗邻盆地是由统一的地球动力系统作用形成的,造山和成盆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相辅相成,二者之间表现为互补性,这就是盆山耦合.受地球均衡作用控制,陆壳浅层表现为山体隆升和去顶作用,而盆地下降沉积,在深层则表现为熔浆迁移和拆层作用.要计算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的中值年龄(单颗粒年龄对数值的加权平均)。Brandon提出了一种利用样品碎屑单颗粒的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的统计分析来确定其源区并量化源区的抬
物源分析主要可以用来研究沉积物的来源、母岩类型、源区的位置,而且对于沉积物的搬运距离及搬运路径也都可以确定.结合其他相关资料,对沉积物源区的大地构造背景,沉积古地理环境都可以有所了解.运用多种分析方法,对渤海P油田物源有了一定的认识。在研究的沉积段内,本沉积区域具有不同的沉积方向,且属于多物源,但物源主要方向可认为是东北方向。
白云石作为一种钙镁碳酸盐矿物,常常出现在地质历史时期的各种沉积环境(海相、陆相等)及成岩环境中(同生成岩、浅埋藏或深埋藏成岩环境等).然而,由于白云石形成的动力学障阻,使得常温常压条件下实验合成原生白云石非常困难,因此人们对地质历史时期大规模展布的白云岩成因的认识也颇有争议.本文通过中国地质历史时期4条海相、陆相白云岩剖面,对不同沉积环境下白云岩的成因机制进行探讨和对比.
分布图上看,总体呈“北西成行,北东成串”,棋盘格式分布、对称分布的特征,可能受北东向构造控制,认为矿床一般产于北东向与北西向断裂构造交汇部位。矿床类型自西向东由多金属(铅、锌、铜)向铜金、铜过渡,成矿温度由中温过渡为中低温。依据构造-岩浆的研究成果,综合分析研究认为,调查区矿床成矿时代主要集中在加里东中期(奥陶-志留纪)、印支晚期-燕山早期(晚三叠-早侏罗世)、燕山晚期(早白垩世)。
潭口油田位于潜江凹陷的北部地区潜北大断层的下盘,受燕山运动影响,盆地总体呈断-洼-隆的构造格局.由于该地区构造复杂,地质现象丰富,地层有其独特的特点,各组段地层在靠近潜北断层附近明显减薄,尤其以潜四下段最为突出,自构造低部位向构造高部位,地层逐渐减薄,地层超覆现象十分明显.在地层对比过程中,发现砂体的展布范围和规模比较局限,横向上连通性较差。在地层格架内,无砂的地方往往对应着盐岩,这种规律在前四上
在俯冲过程中,来自下部的流体溶解了沉积硅质岩,使流体Si同位素偏重,在地慢楔或俯冲隧道裂隙结晶形成白色硬玉岩,和超基性一基性围岩反应形成绿色硬玉岩和角闪岩。目前观察到岛弧火山岩的Si同位素组成偏重,结合本文对于硬玉岩的认识,这种重Si同位素特征也可能受到俯冲流体的影响。
本文认为嘎仙超镁铁质岩为SSZ蛇绿岩,是新林-吉峰蛇绿混杂岩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新元古代新林-喜桂图洋的洋壳成分,其就位机制与持续洋内俯冲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