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NCBI数据显示,我国虽然曾有H7N1、H7N2、H7N3、H7N6、H7N7和H7N8亚型的流感病毒被发现,但这些病毒主要出现在水禽和野禽中,分子特征上对家禽均呈现低致病力且未出现感染人事件,所以并没有引起大的关注.直到2013年我国H7N9流感致人死亡以来,H7亚型流感病毒才真正引起社会上极大的关注.截至2014年9月21日,我国先后在16个省市、地区,包括香港、台湾等地出现了人感染H7N9病例,累计H7N9实验室确诊病例453例,死亡病例176例.为了调查人感染该病毒可能的动物来源及流行状况,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多次流行病学调查,并先后在我国安徽、福建、广东、广西、河北、河南、湖南、江苏、江西、宁夏、山东、上海、浙江等13个省市的家禽和环境中分离到大量的动物性相关来源的H7N9流感病毒,经分析发现所分离的毒株主要来自于活禽交易市场的鸡和环境样品.家禽H7N9病毒基因组分析结果表明,禽源H7N9病毒间HA基因、NA基因高度同源,而且与人源H7N9流感病毒对等基因高度同源,HA、NA核苷酸同源性均在99%以上,所有的禽源H7N9病毒HA基因裂解位点呈低致病力分子特征.家禽的致病力和感染实验表明,H7N9病毒静脉内致病指数(IVPI)为0,对鸡、鸭和肉鸽无致病力,病毒在鸡群中能够有效复制和传播,但在鸭和肉鸽中不能有效复制和传播.小鼠的致病力和感染实验表明,禽源H7N9分离株对小鼠无致病力,人源分离株可引起小鼠严重发病甚至死亡,提示H7N9病毒在人体复制时获得关键的突变使其致病力增强.雪貂的致病力和传播实验表明,H7N9病毒可在雪貂之间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另外还发现H7N9流感病毒的混合感染现象,这种现象增加了H7N9流感病毒变异成为对人畜构成危害的毒株的可能性.因此,基于当前H7亚型流感病毒对动物和人类的危害及造成的社会影响力和极大的恐慌,需务必切实按照《全国家禽H7N9流感剔除计划》、《动物H7N9禽流感应急处置指南》、《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全国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预案》和相关技术规范要求进行处置和防控,同时为了防范可能的高致病性H7流感疫情的发生,进行H7亚型流感疫苗的贮备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