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在许多竞技项目中,都要求运动员下肢有良好的肌肉力量和协调能力,这对提高运动中的动作准确性、提高肌肉利用效率、提高运动员赛场发挥和成绩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除关节屈伸肌群力量比例以外,还应注意左右侧力量的相对平衡问题。虽然双侧下肢肌力不对称运动员的运动风险极大,但是目前对下肢肌力不对称人群在运动过程中运动学和动力学方面的研究还不充分,其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还不清晰。本研究旨在通过测试双侧下肢肌力不对称的运动员与肌力相对对称的运动员在某些运动学和动力学指标上的差异,找出运动员的下肢肌力不对称与下肢关节运动存在的相关性,总结出运动训练中能够快速简便判断出运动员双侧下肢肌力不对称的指标,有利于早日将下肢运动特征表现推广到判断双侧肌力不平衡、预防运动损伤之中去,为运动员有效地提高运动成绩、避免运动损伤和协调双侧肌肉力量的诊断提供一定理论依据。研究方法:选择北京体育大学健康男性受试者,使用IsoMed2000等速力量测试系统测试其双侧下肢伸肌运动链的峰力矩PT(Nm),筛选其双侧下肢峰力矩差值百分比,即(优势侧伸肌力矩-非优势侧伸肌力矩)/优势侧伸肌力矩的差值超过10%的受试者为实验组,在10%以内的受试者为对照组,两组各10人。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数字跑道(ADCP-04)上完成全程全力跑、左腿三级跳、右腿三级跳三项测试,采集受试者足底对数字跑道的压力点空间位置坐标和压力作用时间等多个数据,分析其运动学指标:步长比与单步速度。根据v-t图找出速度维持相对稳定的阶段,选取了最高速度下的最长单步速度、最长的步长比作为单腿的步长比。在测力台(Kistler 9281CA)上完成跳深、双腿纵跳、左腿纵跳、右腿纵跳四项测试,采集受试者足底中心压力及时间的数据,分析其动力学指标:峰值力、峰值冲量、峰值力变化率。峰值力矩所对应的波形下方所围面积即是该时间段的峰值冲量,峰值力所对应波形的最大倾斜程度(斜率)即是该时刻的峰值力变化率。数据处理过程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内分别进行各自优势侧与非优势侧配对样本t检验,实验组与对照组组间进行优势侧之间、非优势侧之间的独立样本t检验,在运动学与动力学测试中优势侧与非优势侧的差值进行组间独立样本t检验。定义P值小于0.05为具有显著性差异,P值小于0.01为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研究结果:(1)在两组组内进行的优势侧与非优势侧对比中,双腿纵跳起跳阶段的峰值力与冲量、单腿纵跳起跳阶段的冲量、跳深起跳阶段的峰值力四个指标在实验组中都表现为优势侧显著高于非优势侧(P<0.01),而对照组中却无显著差异(P>0.05)。(2)在两组的优势侧对比、非优势侧对比都无差别的前提上,两组进行优势侧与非优势侧差值的对比。在动力学测试中,双侧肌力不对称在双腿纵跳、单腿纵跳起跳阶段的峰值力两组之间差别明显(P<0.05),峰值力在跳深起跳阶段两组间没有差别(P>0.05)。实验组单腿纵跳阶段冲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双腿纵跳、跳深起跳阶段冲量没有差别(P>0.05)。双腿纵跳、单腿纵跳、跳深起跳的峰值变化率在两组间三项测试中均无差别(P>0.05)。运动学测试中,双侧肌力不对称在全力跑达到相对匀速阶段的双侧步长比和单步速度在两组之间没有差别(P>0.05),而实验组双侧单腿三级跳的步长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结论:(1)双侧下肢肌力不对称在小于27%的范围内对运动员双腿的跑动、跳跃、跳深动作技术相关的运动表现没有影响。在做出与单腿跳远、单腿纵跳相关的技术动作时,对于运动能力、运动表现的影响较大。(2)从实验结果来看双侧肌力不对称对协调性等影响因素比较大的动作没有影响,力量素质可能对其影响并不突出。出现较大影响的动作和指标都是和力量素质高度相关的动作。在运动训练中,可通过测试其双侧单腿起跳高度差异或时间差异,作为快速判断、简便易行的方法和指标,为其运用于实践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