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在自然界中,弱毒相关真菌病毒在抑制寄主群体的致病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是病原真菌自然衰退的重要机制之一,同时为研究真菌致病机理提供了生物资源.本课题组前期对核盘
【机 构】
:
湖北省作物病害监测和安全控制重点实验室(华中农业大学),武汉430070
【出 处】
:
中国植物病理学会第十一届青年学术研讨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自然界中,弱毒相关真菌病毒在抑制寄主群体的致病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是病原真菌自然衰退的重要机制之一,同时为研究真菌致病机理提供了生物资源.本课题组前期对核盘菌弱毒菌株SZ-150的生物学特性及其所含的真菌病毒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SZ-150所含有弱毒病毒SsHV1及其卫星RNA与菌株的弱毒特性相关,而且明确了卫星RNA是菌株毒力衰退的重要因子(Xie et al., 2011).但是,菌株SZ-150毒力衰退原因仍需进一步探讨.分泌草酸及形成侵染结构是核盘菌重要的致病机理之一.本研究以含有SsHv1及卫星RNA的菌株SZ-150(无致病力)、仅含有SsHV1的菌株R6(中等致病力)及不含有SsHV1及卫星RNA的R59(强致病力)为材料,分析不同菌株间的草酸分泌及侵染结构形成情况,此外观察了菌丝形态及细胞结构等,获得以下结果:(1)产酸量定性分析(核盘菌分泌的酸性物质中多数为草酸,检测在含有溴酚蓝的培养基上进行)表明,菌株R59、R6可以产生大量酸性物质,菌株SZ-150虽然可以产生酸性物质,但是产酸能力显著减弱.(2)侵染结构观察发现菌株R59、R6均可在寄主叶片上形成大量侵染结构,而菌株SZ-150菌丝仅在寄主表面蔓延,不能形成或形成少量结构简单的侵染结构.(3)菌丝顶端显微观察菌丝形态,菌株R59、R6尖端分枝正常,而菌株SZ-150菌丝顶端分枝多且稠密、菌丝出现明显的色素沉积.(4)透射电镜观察表明,相对于菌株R59和R6,菌株SZ-150细胞器受到严重破坏,线粒体等细胞器渍解,细胞壁明显增厚,细胞壁周围有类似于黑色素的不规则颗粒状物分布,且部分菌丝出现菌丝内嵌套菌丝生长的现象.菌株SZ-150所表现出来的这些异常现象可以初步解释其致病力丧失的原因:由于病-SsHV1及其卫星RNA存在,影响了菌株SZ-150的菌丝生长、侵染结构形成、草酸的产生、并导致细胞器溃解,从而最终影响了菌株的毒力.SZ-150致病性衰退相关的分子机理正在深入研究中.
其他文献
当前,人们的沟通交流、学习知识和获得信息在互联网的发展背景下变得更加便利,但,也因此凸显出传统大学英语教学活动的诸多不足,互联网正影响和改变着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活动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乡镇综合文化站是发展农村文化事业的基本力量,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更是乡镇党委、政府联系群众、团结群众、教育群众的纽带和桥
过氧化物酶体在真核生物中普遍存在,是一种高度动态变化的亚细胞结构。研究表明,过氧化物酶体参与多种生化过程,包括脂肪代谢,乙醛酸循环以及活性氧分子解毒等。最近的研究发
玉米大斑病菌(Setosphaeria turcica)能够合成DHN黑色素,且黑色素与病菌的致病力密切相关.DHN黑色素合成途径包括5个关键酶基因,其中2个为还原酶基因(1,3,8-tri-HN reduc
植物内生菌是一类生活在植物体中的寄生菌,在演化过程中与植物形成了一种共生关系。植物内生菌不仅具有杀虫、抗菌、抗肿瘤、抗病毒、抗氧化等活性,还能够产生促植物生长物
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引起的小麦赤霉病(Wheat head scab)为小麦最主要的病害之一,世界各地流行发生,近年为害日趋严重.MicroRNA(miRNA)是一类在真核生物中
玉米(Zea mays L.)是世界重要的粮食与饲料作物,在我国属第一大粮食作物.河南是我国主要粮食产区之一,玉米在河南省是小麦收获后种植的最主要粮食作物.根据作者前期调查
南洋楹(Albizia falcataria)属含羞草科,合欢属,是著名的热带速生用材树种之一,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近年,由于桉树栽培受到限制,南洋楹成了替代树种,促进了南洋楹丰
本试验采用四苯硼钠比浊法和对峙培养对甘肃农业大学植物病原学实验室保存的15株木霉菌进行了解钾与拮抗作用的研究.结果表明,供试的15株木霉菌的解钾能力均较差,在固体
On Fashion To look almost pretty is an acquisition of higher delight to a girl who has been looking plain the first fifteen years of her life than a beauty fr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