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银屑病是一种发生率很高的红斑鳞屑性皮肤病,目前确切病因还不是很清楚,但是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是由遗传、免疫、环境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目前有大量证据表明,银屑病发病机
【机 构】
: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皮肤科,广州510280
【出 处】
: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慢性皮肤病防治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交流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银屑病是一种发生率很高的红斑鳞屑性皮肤病,目前确切病因还不是很清楚,但是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是由遗传、免疫、环境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目前有大量证据表明,银屑病发病机制有两方面,即炎症反应性与血管增生性.近年多数文献认为银屑病是以TH17细胞为主要调控的T淋巴细胞共同参与的疾病,其中Th17细胞相关因子IL-17、IL-22、IL-23和VEGF、STAT3在炎症反应和血管增生方面起了重要作用,这些对银屑病的发病起了主要作用.他克莫司对Th17相关细胞因子的抑制正是从炎症方面抑制了银屑病的发病,对VEGF的抑制则是从血管性增生性抑制了其发病机制,同时两条途径所涉及的共同的调节因子STAS3也明显地被他克莫司抑制,尤其是STAT3-VEGF通路的影响,初步证实了他克莫司对银屑病治疗机制。同时,当他克莫司浓度在10和50ng/ml时,作用最强,为以后大范围临床应用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单胺氧化酶(Monoamine oxidase,MAO;5-羟色胺代谢限速酶)在丘疹性荨麻疹中的作用.方法:选择确诊的丘疹性荨麻疹患者38例及其40例正常人,采用连续监测法测定单胺氧化酶
反向银屑病是银屑病的一种特殊类型,病变好发于身体曲侧部位,因而在临床上易被误诊为其他疾病.本文就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等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目的:探讨原发性CD30间变大细胞淋巴瘤的组织学特点及免疫组化特征.方法:运用组织形态学、免疫组化方法研究1例发生面部的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间变大细
变应性皮肤血管炎又称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是一种侵犯真皮上部毛细血管及小血管的坏死性血管炎。其发病机理已证明是免疫复合物沉积,可由于细菌或病毒感染(如链球菌或流感病毒
组胺是免疫反应中的重要介质,组胺H4受体是近年来新发现的组胺受体,主要表达于免疫器官及细胞上.研究表明,组胺H4受体参与特应性皮炎发病过程中的免疫炎症调节、瘙痒反应及表
疼痛是一些皮肤病常见的临床表现.疼痛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了解.5-羟色胺(5-HT),5-HT转运体与疼痛高度相关.5-HT(7)受体介导疼痛具有特异性.5-HT和5-HT(2A)受体参与神经病理性
患者男,21岁,躯干灰褐色斑2年余。躯干部可见散在灰褐色斑疹,大小不一,界限不清,无明显鳞屑,以腹部为著,颈部、四肢无类似皮疹。病程中无自觉症状,无红斑期,皮疹较前略有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有研究证实了SLE患者PBMC中大量IFN诱导基因的表达上调,并且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的活动评分、抗dsDNA滴度呈正比,与C3水
患者男,32岁,因"全身散发丘疹、左大腿外侧丘疱疹3周"就诊.患者3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大腿外侧针刺样疼痛,夜间频发,每次持续一至两分钟不等,2天后疼痛部位伴发散在红斑
目的 探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天疱疮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4例经常规类固醇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效果不佳的天疱疮进行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采取环磷酰胺+粒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