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代蛋雏鸡禽流感的母源抗体水平的检测

来源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禽病学分会第12次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ly12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对新疆某专业蛋种鸡场的一群高兰褐壳蛋种鸡分别于18周龄和32周龄接种了禽流感H5亚型和H9亚型的双价灭活油乳剂疫苗,并对商品代雏鸡进行了母源抗体检测,结果证明,该商品代蛋雏鸡的禽流感H5亚型的母源抗体持续期约为20天,并随日龄增长而缓慢下降,而H9亚型的母源抗体持续期约为10天,10天之后抗体迅速下降.
其他文献
参考A型AIV M基因和HA基因序列,人工设计了两对引物.其中XZ145-2和XZ146为通用引物,可以检测所有A型AIV,扩增长度为244bp;XZ H9-1和XZ H9-5为H9亚型AIV特异性引物,扩增长度为488bp.通过对多重RT-PCR扩增条件的优化,成功建立了快速检测鉴别H9亚型AIV多重RT-PCR技术.特异性和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该多重RT-PCR对H9亚型AIV能够同时扩增出两
根据GenBank中发表的新城疫病毒融合蛋白(F)基因序列,设计一对引物,通过RT-PCR扩增出鹅源新城疫病毒分离株JS5 F基因,约1700bp,测序确认后,将其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VAX1,获得重组真核表达质料pVAX1-F.pVAX1-F经脂质体转染COS-7细胞,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出F基因在COS-7细胞中的表达产物.将pVAX1-F转化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SL7207,构建成功携带DNA
本研究从安徽省、上海市和福建省共收集了六株H5亚型水禽AIV,分别为AHYG株、AHFD株、A29株、A30株、CH株和YM株,并对其M基因进行了克隆与序列分析及病毒对金刚烷胺敏感性的测定.结果表明:(1)M1基因的变异较大,主要集中在M1基因的C端.(2)六株病毒M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与GenBank注册的所有M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均在96.5﹪~99.5﹪之间;六个毒株与GenBank注册的M1
北京大北农集团研制开发的消毒剂"卫康"经哈兽研流感研究室试验证明,1:800可用于禽流感病毒的消毒.卫康主要成份是过硫酸氢钾、有机酸、表面活性剂等,试验证明对禽流感、鸡新城疫、传染性法氏囊、禽痘、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马立克氏病、禽脑脊髓膜炎、鸡传染性贫血、鸡白血病病毒都有明显的杀灭作用;对鸡的大肠杆菌、嗜血杆菌、巴氏杆菌、沙门氏菌、葡萄球菌、支原体属等细菌效果也很好.其消毒效果不受温度
无论在非洲、欧洲还是亚洲,新城疫已成为鸵鸟养殖业最重要的传染病.1997年之后,多株新城疫病毒从我国不同地区发病鸵鸟中被分离和鉴定.不同试验方法对测定鸵鸟和其他走禽新城疫抗体的适用性,存在很多争议.b-ELISA和HI试验在检测鸵鸟血清新城疫病毒特异性抗体方面有良好的一致性,两种方法可以通用.鸡用新城疫活疫苗和灭活疫苗均可用于鸵鸟新城疫的预防,但目前尚未建立起有充分试验依据的鸵鸟新城疫免疫程序.应
2002至2003年在我国东北、华南、华中和华北地区采样,得到泄殖腔拭子292份、饲料和水29份、鸡舍尘土和垫料28份,共349份.用麦康凯培养基分离大肠杆菌,共分离到大肠杆菌241株(东北地区分离到大肠杆菌107株;华南地区分离到大肠杆菌107株;华中地区分离到大肠杆菌12株;华北地区分离到大肠杆菌15株),分离率为69.1﹪.血清型有数十种,呈地区性和多样性分布,主要1-2株占1种血清型,有些
用H5亚型禽流感强毒株分别对肉用成年鸽和广场鸽进行人工感染试验,采用临床症状观察、病理剖检、病毒的分离、荧光RT-PCR和血凝抑制试验的方法,对不同阶段受试验鸽和病毒的复制规律等进行了系统的观察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1)鸽子对H5亚型禽流感病毒易感性很差;(2)鸽子将禽流感病毒传播给家禽的几率极低.本文还对鸽子H5亚型禽流感实验感染模型的建立、抗体反应及模型中发生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对鸭HPAI的预防除了采取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外,在受威胁的地区可以考虑进行疫苗的免疫预防.HPAI疫苗主要有单价或多价的油佐剂全病毒灭活疫苗,美国已批准在将来消灭HPAI时可使用H5亚型禽流感病毒HA禽痘病毒重组苗.许多研究表明,全病毒灭活疫苗对鸡和火鸡可刺激产生抗体并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而对鸭HPAI疫苗的研究很少,本试验通过对商品雏鸭免疫接种国内生产禽流感疫苗,采用血凝抑制试验对免疫鸭的抗体动
本文选用一日龄天府肉鸭健雏210只,随机分为三组,分别喂以对照日粮(Cu 12.16mg/kg)、中毒I日粮(Cu 850mg/kg)和中毒日粮(Cu 1050mg/kg)七周,以实验病理学方法首次系统地观察研究了铜中毒对雏鸭器官组织影响的形态学变化.中毒Ⅱ组、中毒Ⅰ组雏鸭分别于二周龄和三周龄开始出现临床症状,死亡15只和5只.病理形态学观察发现两个中毒组的病变与程度基本一致,表现为肌胃角质层增厚
采用鸭胚成纤维细胞培养从山东和北京两地暴发的鸭瘟临床病例中分离到两株鸭肠炎病毒(DEV),分别命名为SD和BJ.利用细胞滴片技术,以制备的单抗2G为基础,建立单抗介导的间接免疫荧光(IFA)检测方法,对SD株感染细胞进行间接IFA检测,可见明显的蓝绿色荧光.试验感染7日龄雏鸭可引起鸭肠炎的典型临床症状,死亡率为100﹪(3/3),取试验感染死亡鸭肝脏、胰脏、法氏囊和脑组织等制备石蜡包埋切片,利用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