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道间质瘤诊断治疗进展

来源 :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2006年外科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jun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tumor,GIST)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具有独特的组织学特点、免疫学表型以及分子遗传学特征,被定义为发生于胃肠道、肠系膜或网膜的间质,细胞呈梭形、上皮样或多形性并表达KIT(CD117)的肿瘤.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Gastrointestinal mesenchymal tumor,GIMT)在上世纪80年代之前多命名为平滑肌肿瘤或平滑肌母细胞瘤,随着电镜和免疫组化的应用,发现其中大部分肿瘤缺少肌源性分化的超微结构和免疫表型特征,显然原诊断是不恰当的.1983年,Mazur和Clark提出GIST的概念,大量研究显示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中大多数是GIST.近年来有关GIST病因、病理和治疗方面的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1998年Sarlomo-Rikala等发现c-kit的蛋白产物CD117在绝大多数GIST呈特异性的高表达;Hirota等研究发现c-kit外显子的功能获得性突变是GIST发病的核心因素,GIST肿瘤细胞与Cajal细胞具有相似的免疫表型和超微结构特征;Kindblom等通过研究证实了GIST来源于胃肠道起搏细胞(the 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2000年首例GIST患者应用分子靶向药物酪氨酸激酶抑制剂STI571(imatinib,商品名格列卫),临床试验报告显示出良好的临床疗效;2001年由NIH/NCI组织的研讨会通过了关于GIST的共识指南,Fletcher等提出的GIST生物学行为危险分级标准得到广泛认可;2003年Heinrich等在KIT阴性的GIST中发现了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α(PDGFRα)的突变.这些研究成果极大地改善了GIST的治疗前景,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关于GIST外科治疗相关问题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全系膜切除治疗中、低位直肠癌手术的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12月~2005年12月开腹直肠癌全系膜切除的病例以及2003年1月至2006年6月腹腔镜直
会议
隐匿性乳腺癌(occult breast cancer,OBC)是一种以腋窝淋巴结转移为首发表现的特殊类型的乳腺癌.临床少见,因患者乳腺常触摸不到实质性肿块,故极易被误诊漏诊;而男性的隐匿性
会议
目前,感染等并发症仍然是结直肠手术后的常见问题,发生率为6%-25%.结直肠手术后的常见感染部位包括切口、腹腔或盆腔、吻合口漏.细菌培养发现,结直肠术后的切口感染主要由内源
肠系膜纤维瘤病并非一常见病,据文献报道,每年每百万人口发病率仅为2.0-4.31.本病国内报道尚少,现将本院1例肠系膜纤维瘤病合并结肠多发息肉作一报告.
直肠阴道瘘和肛瘘的修补有多种方法,但多效果不佳,术后易复发.近期我院分别为一例肛瘘病人和一例直肠阴道瘘病人采用直肠内推进瓣(rectal advancement flap,RAF)修补并取得成
目的探讨丙型病毒性肝炎(丙肝)患者配偶感染HCV风险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重庆市南川区各医疗机构诊断的性活跃慢性丙肝患者96例及其配偶为研究组,性别、年龄匹配的因其他疾
目的了解宁波市水痘暴发疫情及其突破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完善水痘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10-2014年宁波市水痘暴发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比较入学前和入学后以及不
患者男,74岁,主因"乙状结肠造口术后7年,伴造瘘口脱垂6年"入院.患者7年前因"直肠癌"于外院行"直肠癌根治术,Miles术,乙状结肠造口术".术后病理诊断为:中分化腺癌,术后恢复可.
会议
近年来,采用局部切除术治疗直肠良性肿瘤及早期直肠癌的报道逐渐增多,不但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还保护了肛门的功能,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目前,直肠良性肿瘤及早期直肠癌局部切除
穿孔是十二指肠溃疡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也是最常见的外科急症.尽管新型H2受体拮抗剂和H+-K+-ATP酶质子泵抑制剂治疗溃疡病治愈率明显提高,使溃疡择期手术率下降60%左右,但其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