萤石氧化物阴极氧空位原位构筑与调制及高温直接电解CO2机理研究

来源 :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ndys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固体氧化物电解池可将CO2转化为燃料,具有重要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萤石氧化物(Nb,Ti)O2是一种氧化还原稳定的具有典型的n型导电机制的陶瓷材料,可适应阴极的强还原气氛,然而催化活性较弱[1]。
其他文献
  醌类分子具有比容量高、结构可设计、来源丰富等优点被认为是理想的有机电极材料之一[1-2]。然而,醌类分子存在导电性差,放电电压低,以及在液态电解质中易于溶解的问题。
  通过异质界面晶格失配引入应变是增加离子电导率的新机制,其被视为是将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操作温度降低到中低温的新方法。但是应变与离子电导率之间的定量关系仍不清楚
  Keggin偏钨酸型α-[HxW12O40](8-x)-(x= 0~6)(HxW12)与绝大多数单原子中心的Keggin型杂多阴离子(如α-[SiW12O40]4-,α-[PW12O40]3-)不同,由于中心质子化程度的不同,导致Kegg
  采用硼酸(B源)、柠檬酸(C源)和尿素(N源),按一定比例在马弗炉加热至200℃并保温2h,制备了氮掺杂石墨烯量子点(CN-GQDs)和硼氮掺杂石墨烯量子点(BCN-GQDs),利用SEM、TEM和
  高性能光电发光材料在化学传感器、固态发光器件等众多领域都有广泛应用。然而“集聚诱导荧光淬灭”效应普遍存在发光材料中,极大影响了这类发光分子在相应器件中的灵敏度
  本文介绍了近期在多组分微米/纳米共晶材料的组装及光功能研究。与单组分材料相比,多组分体系具备较多优势,通过不同制备方法(如溶液法,固相法,气相法等)可以得到结构和功能
  有机分子材料的电荷传输性质依然面临机理难确定和设计规则不完善的窘境。我们尝试研究了系列吡啶、噻吩融合并苯衍生物的电荷传输机制与传输性质,提出基于并五苯骨架获
  通过配体的多样化设计而得到多样化结构的功能配合物,引起了研究者们广泛的兴趣[1-2]。本论文通过设计合成具有特定功能基团的酰腙配体,与醋酸锌作用,得到了一种双核结构的
  多金属氧酸盐是一类重要的无机氧化物材料。其多变的结构和可调控的化学性质已经引起了化学家和材料学家们的广泛关注,具有新型结构的多酸分子的合成与表征一直是金属氧化
  采用微反应瓶溶液法,在DMF/乙腈混合溶液中,将一定量的HL1与Cu(AcO)2·H2O混合后于80℃下进行反应,得到一个双核一维链状配位聚合物[Cu2(L2)2(CH3COO)2]n(1),(其中HL1=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