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讨论的问题缘起自第一届北京传统音乐节大师班上陈家珍大师教唱兴山民歌的思考.背景介绍:陈家珍艺人是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兴山民歌的代表性传承人,她所教唱的兴山民歌是"荆楚古歌"的遗存.把民间艺人尊称为"大师"请进大学课堂口传心授、绘声绘色地表演和教授民间音乐,是本次北京传统音乐节"走近传统,走进传统"的突出特色.研究方法:通过对陈家珍大师授课现场资料的回放和深入访谈,了解陈家珍大师教唱和传承兴山民歌的经历,同时结合历史文献,分析和探讨民间音乐的教学和传承与音乐存在的语境之间的关系问题,从而探索一条更适合中国民间音乐教学和传承的发展道路.讨论:每种音乐都存在于三层语境关系中,即音乐形态语境、音乐情感语境和音乐意念语境.只有沉浸于特定音乐语境的音乐教育和教学才能保持各种各类各民族音乐的纯正性,当然中国的民间音乐也不能例外.兴山民歌只是中国民歌中沧海一粟,通过兴山民歌的教学实践,启发我们思考如下问题:1)套用欧洲或现代的音乐理论体系来教授中国的民间音乐是否合适?2)中国民间音乐的特殊语境是什么?3)一种民间音乐的教学过程是否是这种音乐语境在新的语境下的重构和融合过程.4)在教学中,如何"走近"源生态的民间音乐,"走进"次生态的民间音乐,从而发展再生态的民间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