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动物海绵状脑病实验室创建于2001年,是国家级的集检测和研究为一体的专业实验室,主要从事Prion疾病和牛结核病的发病机制及诊断技术研究工作,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已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SCI收录期刊发表学术论文69篇,本文将从Prion疾病诊断方法的研究、Prion疾病易感机制的研究、PrPSc的复制、转运机制、PrPSc介导神经细胞损伤的分子机制等方面,对近10年来本实
【机 构】
: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国家动物海绵状脑病实验室,北京
【出 处】
:
第166场中国工程科技论坛——人兽共患病防控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动物海绵状脑病实验室创建于2001年,是国家级的集检测和研究为一体的专业实验室,主要从事Prion疾病和牛结核病的发病机制及诊断技术研究工作,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已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SCI收录期刊发表学术论文69篇,本文将从Prion疾病诊断方法的研究、Prion疾病易感机制的研究、PrPSc的复制、转运机制、PrPSc介导神经细胞损伤的分子机制等方面,对近10年来本实验室在Prion疾病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讨论,以供读者交流参考.
其他文献
利用巴马小香猪构建空肠弯曲菌致格林-巴利综合征(GBS)的动物模型.选取致人GBS源空肠弯曲菌株,采用3×1012CFU/mL、3×1011CFU/mL、3×1010CFU/mL、3×109CFU/mL、3×108CFU/mL、3×107CFU/mL、3×106CFU/mL、3×105CFU/mL等浓度对8组巴马小型猪灌胃攻毒,每头猪攻毒10mL,同时设立对照组.24h后开始病原菌分离试验,连续分
目前,氟喹诺酮的耐药机制研究已有许多报道,然而,副猪嗜血杆菌的氟喹诺酮耐药机制研究却仍然很缺乏.本研究通过对138株副猪嗜血杆菌临床分离菌株进行耐药性检测(左氧氟沙星和恩诺沙星),结合喹诺酮耐药相关基因(gyrA,gyrB,parC,parE)的序列比对,进而分析副猪嗜血杆菌氟喹诺酮耐药的分子特征.发现了与氟喹诺酮耐药相关的10个潜在突变位点,分别为gyrA(87D→N/Y/G,452D→V/G,
本文讲述了世界范围内人兽共患病流行呈现新特点,分析了我国人兽共患病对人类的危害加重,总结了人兽共患病生物安全形势紧迫,提出了人兽共患病原生物恐怖成为全球最大恐怖威胁,人兽共患病生物安全防控形势严峻,人兽共患病原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日益增长、隐患复杂多样方面的建议。
近年来,以高致病性禽流感、狂犬病为代表的人兽共患病的频繁发生,对人民生命健康和公共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本文主要针对我国人兽共患病防控形势以及防控总体思路和重点任务等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建立人兽共患病协同防控体系提供参考.
本文讲述了食源性寄生虫病在食品安全中的战略作用和地位,总结出了欧盟等发达国家食源性寄生虫病防控;国外食源性寄生虫病总体控制;国外食源性寄生虫病的防控方面的防范措施,国内食源性寄生虫病防控的现状与存在问题,我国食源性寄生虫病防治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技术层面,政策与管理层面方面的建议与对策。
人类健康、畜牧业和动物卫生是紧密相连的,兽医公共卫生不仅聚焦于食品卫生和环境的污染,保证食品安全,减少食源性疾病的发生,并且在再发和新发人兽共患病的控制中已经起到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文简述了兽医在公共卫生方面的作用、兽医公共卫生面临的问题和特种经济动物的兽医公共卫生.野生动物是人兽共患病的天然病原储存库,绝大多数人兽共患病来源于野生动物,因此,加强野生动物疫病防控是从源头控制人兽共患病的发生和流
禽流感是典型的人兽共患病,人兽共患病最主要的问题是跨种传播,从一个宿主传播到另一个宿主,主要从哺乳动物到禽,最后到人.一个病毒或细菌在不同物种间传播是关注的主要问题.研究的主要是病毒如何进去的.对于一个细胞,当一个病毒黏附到细胞表面的时候它要进去,细胞表面是第一道防线,这个过程中包含病毒的配体细胞的受体相互作用,实验室一直做这个.大家知道病毒可以根据它表面有没有囊膜分为带囊膜的病毒和不带囊膜的病毒
采用多重PCR方法对我国部分省市不同品种、不同类型的鸡群进行空肠弯曲菌和结肠弯曲菌流行病学调查.在3132份鸡肛门棉拭样品中,检测出583份空肠弯曲菌阳性,平均阳性率18.61%,48份结肠弯曲菌阳性,平均阳性率1.53%;鸡饲养环境样品217份,6份空肠弯曲菌阳性,阳性率2.76%.不同鸡群感染率悬殊较大,空肠弯曲菌阳性率从0到73.3%、结肠弯曲菌阳性率从0到7.4%.30个鸡群中空肠弯曲菌阳
报告一例引起河南某鸡场将近30%的鸡排水样稀粪的鸡大肠杆菌感染的诊断与病原分离鉴定,并针对此病提出科学的防治措施.根据常规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以及病理变化做出综合判断,同时对采集的病料进行细菌接种、分离纯化、生化试验等.结合常规检查、细菌的培养特性和生化特性证实此病为大肠杆菌感染.药敏试验结果表明,病原菌对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哌酮、头孢噻呋、阿奇霉素、大观霉素、磷霉素敏感,对强力霉素、环丙沙星
骨科慢病包括骨关节病、脊柱退行性疾病、骨质疏松及骨质疏松性骨折、颈椎病等.这些疾病的发生率高、危害大,并呈年轻化趋势.全世界范围内,骨科慢病的致残率高居第二位,为21.3%,仅次于精神心理行为疾病的22.7%.骨与关节疾病是世界公认的影响健康的四大疾病之一.国内防控现状是:发病率高、危害大;公众认知度低、防治依从性差;政府及各级部门重视程度不够;发病机制研究投入不足;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脱节;缺乏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