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毛细管电谱(CEC)将毛细管电泳(CE)的高柱效与高效液相色谱(HPLC)的高选择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克服了CE选择性差和分离中性物质困难,同时它采用电渗流(EOF)代替液压作为推动力,大大提高了液相色谱的分离效率.自从1974年Pretorius报道了第一篇关于CEC的研究以来,几个研究小组的工作充分显示了CEC优越的分离效率.目前CEC分离多在商用电泳仪或自制设备上实现,在实际操作中会遇到气泡问
【机 构】
:
南开大学元素有机化学研究所 元素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天津) 天润通微分析技术有限公司(天津)
【出 处】
:
第十一届有机分析和生物分析学术研讨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毛细管电谱(CEC)将毛细管电泳(CE)的高柱效与高效液相色谱(HPLC)的高选择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克服了CE选择性差和分离中性物质困难,同时它采用电渗流(EOF)代替液压作为推动力,大大提高了液相色谱的分离效率.自从1974年Pretorius报道了第一篇关于CEC的研究以来,几个研究小组的工作充分显示了CEC优越的分离效率.目前CEC分离多在商用电泳仪或自制设备上实现,在实际操作中会遇到气泡问题,无法实现梯度洗脱等障碍,特别分离大分子复杂体系比较困难,因此CEC成功分离蛋白质、多肽等生物大分子的报道尚不多.天润通微分析公司研制出了世界第一台专用电色谱仪TriSep-2000GV系统.该系统采用电压和压力联合作为推动力,实现了加压毛细管电色谱(Pcec),克服了以上困难.离子交换色谱(IEC)自50年代开始应用于蛋白和多肽的分离,是一种分离带电大分子的有效手段,在CEC上采用阳离子或阴离子交换分离蛋白、多肽具有更大的优势.本文采用Pcec强阳离子交换柱(SCX)成功地分离了5种多肽.研究了离子强度、有机溶剂、pH和电压对分离的影响.
其他文献
本文报道了油田开发中采用气体色谱技术分析原油氧化气体产物(O,N,CO,CO和CH)方面的应用,建立了原油在温度为50至200℃,压力为1至5大气下氧化的实验室研究测试装置,集中研究了氧耗与二氧化碳产生的动力学并获得了相应结果.
本文介绍了钯/铂卟啉室温磷光探针在生物医学领域作为磷光免疫标记,肿瘤诊断,生物传感器材料等方面的应用.
本文论述了核磁共振技术、显微技术、色谱技术、红外光谱技术、电泳技术、扫描探针显微技术、DNA测序技术等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在中草药鉴别中的应用.引用文献17篇.
本文采用微波消解的样品预处理技术,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测定了服用中药安宫牛黄丸后大鼠粪便排泄物、血液及组织中的砷含量,并初步研究了砷在各组织中的分布.通过实验,确定了微波消解的条件,优化了仪器的最佳工作参数.以硝酸和高氯酸混合液作消解液,硫脲和抗坏血酸混合预还原掩蔽剂,4.0﹪硼氢化钾溶液作还原剂.结果表明该法具有快速、简便、准确的特点,砷检出限为0.06ng/Ml,线性范围0-20ng/mL,
1-萘酚,2-萘酚对高锰酸钾-钌(Ⅱ)联吡啶体系的发光具有增强作用,且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发光强度与萘酚的浓度成线性关系,因而建立了一种测定1-萘酚及2-萘酚的化学发光新方法.测定1-萘酚及2-萘酚的线性范围分别为5×10-7~5×10-5mol/L,1.25×10-7~5×10-5mol/L,检测限分别为5.25×10-9mol/L,1.67×10-8mol/L,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2.46﹪(C
以盐酸氨基脲对Luminol-KIO化学发光反应的增敏效应为基础,设计出一种简便、快速、灵敏度高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测定盐酸氨基脲的新方法.线性范围10.0-600.0ng.mL,检出限为4.0ng.mL,相对标准偏差小于3.0﹪(n=5).本方法采样频率120次/小时,回收率96.5~105﹪,传感器可稳定使用400次以上.
合成出了一种颗粒单分散的大孔-超大孔结构的含环氧基高分子微球.将微球表面进行改性,制成含有DEAE基团的弱阴离子交换树脂.表征了树脂的物化结构,考察了树脂作为HPHC填料对蛋白质的分离性能.
核磁共振技术具有非破坏性和无损伤性,能同时无损伤地监测生物细胞内多种有机和无机化合物的浓度及变化,在肿瘤细胞代谢的分析中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在获得稳定的细胞P-NMR谱的基础上,对两种肿瘤细胞的P-NMR谱特点,细胞内含磷代谢物进行了分析,并用P-NMR技术对细胞胞内pH进行了测定,为生物核磁共振及肿瘤细胞代谢的研究提供了无损伤性的分析方法.
β-环糊精(β-CD)键合固定相有较高的对映选择性,能有效地分离一些手性化合物,但由于β-CD疏水内腔的糖苷键不是完全非极性,而且腔的两端都敞向溶剂,使得这种键合相与一些手性分子难以发生识别,这就决定了β-CD键合相对一些手性分子对映体的立体选择性差,分离效果不令人满意.通过引入一些特定的基团对β-CD进行改性,能够改变β-CD的空腔大小及表面性质,增加β-CD与手性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本研究制备
本文采用石油醚-乙酸乙酯(9:1,v/v)萃取柏子仁中脂肪油,并用重量法测定脂肪油含量,8个产地的柏子仁中脂肪油含量为5.6-47.1﹪.采用氢所化钠-甲醇酯交换法,对脂肪油中的脂肪酸进行气相色谱分析,结果表明:脂肪油中主要含软脂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花生酸、二十碳烯酸及二十碳二烯酸等,其相对含量分别为7.0-19.2﹪、24.1-47.8﹪、11.5-25.0﹪、7.5-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