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作物种植格局、气候条件的改变,双斑长跗萤叶甲[Monolepta hiero-glyphica(Motschulsky)]对玉米和棉花等农作物的为害呈加重趋势,为害区域和面积正逐渐扩大,已经成为
【机 构】
: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93
【出 处】
:
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作物种植格局、气候条件的改变,双斑长跗萤叶甲[Monolepta hiero-glyphica(Motschulsky)]对玉米和棉花等农作物的为害呈加重趋势,为害区域和面积正逐渐扩大,已经成为华北地区玉米和新疆北疆棉花的重要害虫.为了弄清楚该害虫在玉米田间的发生规律,本研究在山西省忻州市进行定点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双斑长跗萤叶甲在田间1年发生l代,以卵在土壤中越冬,翌年5月开始孵化,6月上旬有一个孵化高峰期,越冬卵的孵化期跨度较大,7月底还能挖查到初孵幼虫.双斑长跗萤叶甲的幼虫取食玉米根系,在根系表面上形成一条孔道,有的钻入根系内部,在根系上造成的伤口呈红色,玉米的地上部分无明显症状;6月中旬幼虫开始在玉米根系周围的土壤中化蛹,主要分布在0~20cm深的土壤中;6月下旬在土壤中发现有初羽化的成虫,初羽化成虫主要聚集在田边取食杂草.7月上旬开始转移到玉米田为害,主要取食玉米叶片、花丝和幼嫩籽粒.7月中下旬开始交尾产卵,玉米收获以后,转移到其他作物田和田边杂草上继续取食,9月底在田边杂草上还有大量成虫,随后逐渐较少,直到10月底杂草上仅有零星成虫.在时间分布上:7月底春玉米抽雄吐丝后,双斑长跗萤叶甲成虫的百株虫量开始陡增,并于8月初达到高峰,此时当地玉米的被害株率达到98.2%,之后虫量逐渐减少,开始转移到田边杂草上;8月中旬杂草上的双斑长跗萤叶甲种群数量陡增.在空间分布上:玉米的整个生育期,双斑长跗萤叶甲主要集中在玉米的上部为害.在灌浆期,中部叶片和花丝上的双斑长跗萤叶甲的种群数量达到高峰.在乳熟期,雌穗上的种群数量达到高峰.
其他文献
目的对株洲市2004-2008年发生的42起细菌性食物中毒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为有针对性的控制食物中毒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集食物中毒的有关样品,按GB/T4789-2003、WS/T9-1996
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ée)属于鳞翅目Lepidoptera,螟蛾Pyral-idae,秆野螟属Ostrinia,是世界性的玉米重要害虫。吉林省发生的亚洲玉米螟存在化性的差异,不
美国的两大交易所●沈洪在美国的芝加哥,有两栋既不是古老也不是最高的建筑,那里面的活动却对全球的经济运作有着深远的影响,那就是闻名世界的两大交易所——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和
吃鱼@李力生
Eat fish @ Li Lisheng
针对褐稻虱强致害力生物型的发展,从国际水稻研究所引进一批抗褐稻虱种质资源,利用田间高致害力褐稻虱种群进行苗期鉴定和抗性单株分离提纯.获得了抗性材料5份,中抗材料8份.
转Bt基因抗虫作物以其良好的杀虫活性和专一性,在全世界范围得到推广种植,到2010年,全球转Bt抗虫作物种植面积达2 630万hm2.Bt作物的大面积种植使靶标害虫长期处在毒素的
昆虫的生存和繁衍依靠其敏锐的嗅觉。在昆虫的嗅觉过程中,小分子气味物质进入触角感器上的孔道,与载体蛋白相结合,穿过淋巴液作用于气味受体,最终使感觉神经元产生神经冲
为了解都匀市乡镇学校生活饮用水卫生状况,预防介水性传染病发生与流行,保障广大师生的饮用水安全和身体健康,为进一步改善学校水质提供科学依据,都匀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
目的 分析青岛无乳链球菌成人分离株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指导.方法 回顾性研究收集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本院分离的成人无乳链球菌160株.VITEK 2 Comp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