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及栓子病理研究

来源 :中国卒中学会第一届学术年会暨天坛国际脑血管会议2015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ly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价单纯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并通过分析栓子成分,判断栓塞来源,指导卒中二级预防。方法:49例近端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的患者接受了血管内取栓治疗,对所有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分别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对治疗的有效性、近期与远期疗效进行分析。并对栓子进行病理研究。
其他文献
目的:调查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后癫痫的发病率、临床表现形式和预测因素。方法:在单中心观察性研究中,连续性入选我院神经科诊断为CVST患者。通过标准的病例报告表收集患者的人口学信息,症状和体征,辅助检查结果(脑电图、核磁共振和全脑血管造影)和诊断治疗方法。癫痫的诊断标准采用2010年国际癫痫诊断分类新框架。对是否并发癫痫进行单
目的:60例颈内动脉系统分水岭梗死患者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布研究。方法:收集颈内动脉系统分水岭梗死(CWI)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症状、体征、MRI、颈动脉超声、TCD、一般情况等),观察CWI类型及危险因素的分布规律,试图分析其临床特点及常见的危险因素。
目的: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在女性患者更常见,而性别对CVST的临床、影像学特点和预后的影响尚未充分了解.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5月至2010年5月在北京天坛医院住院的连续CVT患者.收集患者的人口学信息,症状和体征,诊断方法,影像等资料,结合基线情况(住院当时症状体征)完成CVT预后量表评价.随访在患者出院前1d完成.结局通过改良的ranking量表(modified Ranking
会议
目的:可逆性脑血管收缩综合征(RCVS)是临床的少见血管病,表现为头痛、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和癫痫等,输注红细胞为极少见原因,本研究旨在探讨患者输注红细胞后引起RCVS的临床特点。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情绪、意志力、自知力、精神症状等特征,以及与原发性痴呆患者之间的区别。方法:研究设立血管性痴呆患者组,和原发性痴呆患者组,分别进行心理认知评价,并进行比较。工具采用情绪评价量表(HAMA,HAMD),认知量表(MMSE,MOCA),精神状况自评量表(SCL-90)。
目的:分析自发性椎-基底动脉夹层的特征及其进展的相关因素,以加深对该病的了解及协助预后判断.方法:收集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2008年1月至2015年4月连续收治的自发性椎动脉及基底动脉夹层患者,记录并分析其人口学特征,血管病危险因素,临床与影像学特点和治疗方法.诊断后1月、3月、6月进行临床与影像学随访,"临床进展"定义为随访期间新发卒中、TIA或死亡;"影像学进展"定义为夹层血管的狭窄程
Background: Transverse sinus stenosis (TSS) is common among patients with 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No previous studies have reported on double-track sign detected on axial Gd-enhanced MRI in T
目的:探讨二维灰阶血流显像(B-Flow)技术在评价颅外段颈内动脉狭窄的应用价值。方法:设病例组70例、对照组120例(年龄、性别构成比与病例组相当)。分别用二维超声(2D)、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以及B-Flow进行常规颈动脉检查,重点测量颈内动脉颅外段狭窄血管残余管腔内径并计算狭窄率,颈内动脉颅外段病例组患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将超声检查结果与DSA相对照。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干预对脑梗塞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将2014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脑梗塞并发有偏瘫的患者136例,分为观察组68例和对照组68例,两组患者药物治疗方法相同,对照组未采用临床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系统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
目的: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ICH)约占卒中的10%-30%,其发病率逐年上升,30天死亡率居高不下。静脉血栓栓塞(Venous thromboembolism VTE)包括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 DVT)和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 PE)是脑出血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但在实际的临床治疗中医生对VTE的预防未予以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