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主委员会诉讼主体资格探讨

来源 :中国法学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m958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是否赋予业主委员会以诉讼主体资格,在现行法律中缺少直接的法律依据。理论与实践中对此也存在许多不同看法和作法。希望借助物权法的出台,为获得统一认识提供制度依据的愿望恐怕一时也难以实现。然而,随着房地产建设和住房商品化的迅速发展,业主组织作为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人建立的团体,在维护共同性物业权益方面的功能日益突出。业主委员会的诉讼主体资格的解决,是无法回避也不容拖延的问题。
其他文献
本文介绍了民事诉讼中实体法与程序法的生成与展开,同时考察辨析了实体法和程序法关系的变迁、定位以及“层次论”,并以实体法与程序法的关系为基础,看法学研究方法的转型。
本文根据实体与程序的关系来分析了中国现行起诉条件规定和做法的弊端,并提出  作者关于起诉条件改革的立法建议。
在民事诉讼中,对于当事人的起诉,国外大多数国家实行立案登记制,而中国现行的立案审查制度中确实存在很多弊端,有人主张废除立案审查制,实行立案登记制度。笔者认为,这种观点值得商榷,对现行的程序审查和实体审查相结合的立案审查制度进行改良而不是全盘否定,似乎更符合中国的国情。
本文介绍了建立上诉合意权的理论基础,分析了上诉合意权具体制度构建,探讨了当事人合意权实现的保障措施。
本文从干预原则的内涵入手,再从理论和现实两个层面探讨在中国民事诉讼法中确定适度干预原则的正当性,以及干预原则在民事诉讼的中应有的地位。
本文规范了诉讼信托的界定,探讨了诉讼信托的容许性,笔者认为,不加区别地对诉讼信托予以一般性禁止,是一种不合理的规定。需要禁止的诉讼信托,应当仅限于利用诉讼信托谋求不当利益和违背法律的强制性规定等少数情形,对于其他情形下的诉讼信托,立法上确实没有予以禁止的必要。
本文介绍了构建知识产权公益诉讼制度的缘由,分析了知识产权公益与私益的平衡,在描述扩张与异化知识产权的基础上,分析了知识产权中公共利益受侵害现象,探讨了知识产权公益保护的诉讼程序障碍以及路径选择。
本文介绍了股东会决议无效之诉及其在中国的立法沿革,分析了无效原因的认定,探讨了确认无效之诉的程序法律问题。
中国1991年正式颁布的《民事诉讼法》为解决群体性纠纷增设了代表人诉讼制度。本文从立法规定与司法实践两方面分析了诉讼障碍的缘由,探讨了中国代表人诉讼制度体系建构。
本文介绍了民事权利能力与当事人能力的一般理论,分析了民事权利能力与当事人能力的分离及其表现,探析了民事权利能力与当事人能力分离的原因。文章通过对民事权利能力与当事人能力分离的原因分析,不难看出,民事程序法关于“两权分离”的观点其实是对民事实体法相关理论缺陷的一种无奈选择,或者说是程序法对实体法缺陷的一种弥补。在这一过程中,重新认识了程序法的独立性及其价值功能。但必须强调和指出的是,程序法的独立性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