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河湖水系保持连通是流域内河流与湖泊、河道与河漫滩之间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和物种流保持畅通的基本条件,也是优化水资源配置战略格局、提高水利保障能力、促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举措.文章从水生态系统整体性出发,利用GIS平台和图论理论研究河湖水系的系统性连通程度定量评价技术.首先对河湖水系图进行数字化提取,然后将河湖水系中的水流通道、湖库、闸坝等要素及闸坝调度方式用图模型进行物理概化,建立图的邻接矩阵
【机 构】
: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淮安市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河湖水系保持连通是流域内河流与湖泊、河道与河漫滩之间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和物种流保持畅通的基本条件,也是优化水资源配置战略格局、提高水利保障能力、促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举措.文章从水生态系统整体性出发,利用GIS平台和图论理论研究河湖水系的系统性连通程度定量评价技术.首先对河湖水系图进行数字化提取,然后将河湖水系中的水流通道、湖库、闸坝等要素及闸坝调度方式用图模型进行物理概化,建立图的邻接矩阵,并利用MATLAB的矩阵分析工具,将河湖水系的连通程度进行定量表达.此种方法可为平原水网区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河湖水系连通规划及闸坝调度方案优化等提供技术支持.
其他文献
分析了城市黑臭水体形成的原因以及目前治理城市黑臭水体技术遇到的难点问题,介绍了生态修复技术的概念和应用实例,认为可以将生态修复技术应用到城市黑臭水体的治理中,并提出了生态修复技术治理城市黑臭水体的方案.
为发挥滨江水资源优势,以解决城市给水、污染防治、防洪与排涝的水安全为前提,通过统筹区域,优化水系,科学治水、生态治水,倾力赋予城市水系及水工程以文化内涵,打造“水宁、水丰、水活、水净、水美”的秀丽景象.本文结合近年来泰兴市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介绍了对城市河道整治、城市防洪与景观生态相结合的研究与思考.
城市河道水环境关系到城市的方方面面,与市民息息相关,本文以淮安市清安河整治工程为例,对城市河道水环境治理技术进行相关探讨.通过对清安河水环境现状问题分析,提出采取控源截污、内源治理、活水循环、生态修复等一系列工程措施,为城市河道水环境治理技术提供了合理性建议,以提升河道自净能力,改善沿河居民的生活环境,建设水生态文明城市.
随着无锡市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雨水径流的负面影响越来越突出.无锡在城市建设开发中考虑土地利用的合理性方面,与水争地现象比较突出,造成城市水域面积减少,蓄洪能力大大削弱.在城市化进程中,无锡相当多的区域被不透水地面覆盖,阻隔了雨洪向地下土壤的自然下渗,导致雨水资源流失、地下水减少,出现地面沉降、雨洪灾害、城区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为了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本文结合无锡市的实际情况,针对可持续雨洪管
扬州城区位于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处,扬州城区河道水环境污染问题的有效控制将有效切断江淮两大水系的污染源输入,对江淮两大流域的水生态环境治理以及南水北调东线水源地的保护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对扬州城区的16条河道展开调查,并对河道表层底泥的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 表明,扬州城区河道表层底泥的重金属污染总体并不严重,这主要是由于扬州城区以第三产业为主,城区没有大规模的矿区和重金属企业,然而由
引黄沉沙是小开河沉沙区湿地形成的主要因素.文章在对小开河沉沙湿地概况、水资源状况、水环境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小开河沉沙湿地水环境保护与修复的诸多措施,为引黄灌区湿地生态保护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镇化率提高,我国很多水体处于严重污染的状态,水环境的治理问题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水环境的治理也经历了长期的发展过程,目前的治理思路主要是以“遵循自然规律”为原则,“源头制止、过程阻断、末端治理”.本文从主要介绍了水环境综合治理过程的一些常见技术并对其技术特点进行了简要分析,水环境的综合治理涉及多个学科的复杂工程,在治理过程中,要因地制宜,坚持“一河一策,一流域一方案
石梁河水库是一座具有防洪、灌溉、供水、发电、水产养殖、旅游等综合功能的大(二)型水库,既是沂沭泗洪水东调南下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连云港市重点防洪保安工程.本文采用水质类别综合评价、水源地水质指数评价、富营养化评价3种评价方法,对石梁河水库近十年常规水质监测资料进行分析评价,掌握其水库水体变化趋势及富营养化程度情况,以便采取行之有效的防治和保障措施,保证石梁河水库水源地的水质安全.
随着滇池湖滨5万亩湿地、生态林带的全面实施,湖滨湿地中植物残体也大量产生,如何有效处置和利用好这部分生物质,避免形成二次污染,长期有效地发挥好湖滨湿地应有的生态功能和环境功能,是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滇池湿地主要种类、生物量的调查,选取主要湿地收获物,开展不同湿地植物对氮、磷的吸附作用,以及主要湿地收获物重金属富集情况的研究,取得了明确的研究结论,为滇池湿地收获物资源化利用提供了有效的技术
通过分析昆明主城区现状水资源量、城市供水水源地可供水量、水质变化情况、不同水平年水资源供需平衡,找出昆明市主城区供水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提出解决思路,为确保昆明城市供水安全提供决策依据,从而支撑昆明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