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淮海地区钾肥对棉花产量的影响及最佳钾肥施用量研究

来源 :中国棉花学会2005年年会暨青年棉花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8y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因缺钾而导致的后期早衰已成为棉花生产上的重要问题.为了明确钾肥对黄淮海地区棉花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以及该地区的最佳钾肥施用量,本试验在山东省夏津县、河北省吴桥县进行了大田试验.结果表明,钾肥可以显著提高棉花产量,吴桥和夏津的增产幅度分别达到20.4%和6.4%;钾肥主要增加上部(≥10)果枝和外围节位(≥3节位)的成铃数和铃重;转基因抗虫棉品种和常规品种对钾肥的反应没有显著差异.当土壤速效钾含量为100~130mg·kg-1时,黄淮海地区棉田比较适宜的氯化钾施用量为每公顷150kg左右.
其他文献
在筛选棉花花粉萌发的液体培养基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浓度的GA3对棉花花粉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含40%蔗糖和100μg·ml-1硼酸溶液是最适宜于棉花花粉萌发的液体培养基,且含有2μg·ml-1GA3液体培养基更有利于棉花花粉的萌发和花粉管的伸长.
研究了无土棉苗在存放、移栽、生长等过程中叶片的光合速率、蒸腾强度、气孔导度、根伤流量等生理指标的变化动态,并结合叶面积、果节、成铃等株型结构的动态变化同营养钵育苗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无土棉苗移栽初期,叶片气孔导度较高,蒸腾速率较大,光合速率也较低,但根系活力较好,以至于生长发育期间叶片的光合速率上升,果节的增长和成铃的增长较快.
通过对中棉所39在不同密度和氮肥组合下高产生育特征和吸肥特性研究表明:该品种在低密高氮条件下,开花后株高日增量大,成铃强度高,盛花后营养生长量和生殖生长量都快速增长,幼铃中IAA和GA3含量高,单株铃数多铃重高,产量高,但开花至盛铃期杀虫蛋白表达量不高.低密度高氮下吸肥特性表现为氮磷钾吸收量增多,特别是产量形成期吸收增多,尤其是钾肥增多,氮:磷:钾吸收比为1:0.35:1.12.
天然彩色棉及其纺织品不需要化学漂染,具有健康、环保的特点,因而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中科院遗传研究所和四川、湖南、安徽、甘肃、新疆等省区的科研机构先后开展了彩色棉研究,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对色彩进行传统改造的基础上,引进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构建的Bt基因,成功导入到彩色棉种质中,培育出抗虫彩色棉新种质.彩色抗虫棉的培育对我国彩色棉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本文对此进行详
新疆自1951年较有成效地引进国外棉花品种资源至今,直接用于新疆棉花生产的有前苏联的2依3、司6022、5230弗、9122依、8763依,间接利用且成效显著的有埃及吉扎系列品种.近50年来,审定或大面积推广的品种有25个,极大地促进了新疆棉花生产和育种工作的进展.
湘X004是本所选育的长绒陆地棉杂交组合,于2002年参加课题组优系比较,2003年参加湖南省棉花科学研究所优系比较,2004年参加湖南省棉花品种区试,都表现了优质、高产的特点。本文对此进行介绍。
通过对国内外纺织品市场的分析,根据生产和市场的需要,以杂交棉为突破,通过调整棉花纤维类型和建立农七师棉花产业集群区域,适应现代棉纺行业的需要.
分子遗传图谱是进行棉花分子遗传和育种研究的有力工具.以海陆种间杂交BC1为作图群体,利用SSR、SRAP标记技术构建了四倍体栽培棉种高密度分子图谱.图谱具有802个标记位点,总长4347.5cM,基因组覆盖率为79.01%,标记间的平均距离5.4cM.用涉及52对引物的重复标记位点为四倍体棉花的13个同源转化群中的12个建立了联系.有52个偏分离标记构建到图谱上.偏分离标记只分布于部分染色体或连锁
通过对三个棉花品种γ辐射诱变后代M5群体进行的田间调查和室内测定,首次利用表型性状和SSR标记探讨了诱变后代材料的遗传变异,(1)三个品种的辐射诱变后代M5群体表型性状变异系数和遗传多样性指数的平均值均存在明显差异,表明了辐射对不同棉花品种的诱变效果存在变异均匀度和丰富度的差异.(2)三个品种诱变后代M5中检测到的SSR标记多态性位点占总多态性位点的百分数分别为51.3%、48.7%和66.7%;
油套移栽地膜棉,是指油菜收割前的10~15d,在油菜预留棉行铺膜移栽棉苗的一种套作栽培方式.油套移栽地膜棉具有生育早、发棵快、果节多、有效开花结铃期长的优势,但也存在前期容易疯长、后期容易早衰的缺陷.在近几年的研究基础上总结出了油套移栽地膜棉优质高产的规范化栽培技术,为解决油后移栽棉迟发晚熟、有效开花结铃期短、产量和品质下降等问题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技术支撑,适应于江汉平原棉区及生态型相近的长江流域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