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研究了含聚苯胺环氧涂层在酸性溶液中对中碳钢的腐蚀防护效应,发现聚苯胺分散到环氧树脂中后,改善了环氧涂层的腐蚀防护性能;并结合实验结果探讨了聚苯胺在其中的作用机制:聚苯胺本身的氧化还原反应使金属表面的氧迅速耗尽,切断了金属与氧的直接联系,从而降低了碳钢的腐蚀速度.
【机 构】
:
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湖北武汉)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研究了含聚苯胺环氧涂层在酸性溶液中对中碳钢的腐蚀防护效应,发现聚苯胺分散到环氧树脂中后,改善了环氧涂层的腐蚀防护性能;并结合实验结果探讨了聚苯胺在其中的作用机制:聚苯胺本身的氧化还原反应使金属表面的氧迅速耗尽,切断了金属与氧的直接联系,从而降低了碳钢的腐蚀速度.
其他文献
原子力显微镜(AFM)探针刮伤法的研究表明在750nN的力负载条件下,AFM探针在接触模式下对铜镍合金表面持续扫描,可以加速样品在1.5mol/L NaCl和0.01mol/L HCl溶液中的溶解,探针刮擦区域形成蚀坑.作为缓蚀剂添加的有机化合物十二胺和无机盐铬酸钠分别通过在合金表面形成吸附膜和钝化膜而抑制了探针刮擦引起的铜镍合金的加速溶解.
介绍了本实验室围绕海水中"绿色"碳钢缓蚀剂做的部分研究工作,以APG、硫酸锌和葡萄糖酸钙为主盐复配出适用于天然海水中碳钢的"绿色"缓蚀剂,用失重法和电化学交流阻抗法研究了在不同盐度、不同温度、无氧海水和流动海水中该缓蚀剂对碳钢的缓蚀作用,实验结果表明:该缓蚀剂在18~50℃以及盐度为50以内对碳钢有良好的保护作用;该缓蚀剂与除氧剂有较好的协同作用,在无氧海水添加140mg/L该缓蚀剂就可获得90﹪
利用交流阻抗(EIS)、线性极化和失重法,研究了流动条件下炔氧甲基季胺盐对N80在常温CO饱和的3﹪NaCl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和缓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空白溶液中临界流速为4~5m/s.炔氧甲基季胺盐在静态和动态条件下都存在浓度极值现象,流速低于5m/s时缓蚀剂的极值浓度与静态时相同,都为150mg/L,而流速高于5m/s后极值浓度有所增加.
用失重法研究了盐酸溶液中苯扎溴胺对锌的缓蚀作用,发现苯扎溴胺在锌表面上的吸附是产生缓蚀作用的重要原因,且吸附规律服从Langmuir吸附等温式.用Sekine方法处理实验数据,获得了吸附过程ΔH、ΔS和ΔG等重要热力学参数.
采用失重法、电化学方法以及扫描电子探针方法,研究了几种含氮缓蚀剂对镍基合金在液相羰基化反应体系中的缓蚀作用.结果表明,含氮缓蚀剂对镍基合金有较好的缓蚀效果,基主要原因是因为含氮缓蚀剂和金属有较强的络合作用.
采用动电位极化法研究了室温下模拟孔隙液中低碳钢的腐蚀行为,以及缓蚀剂亚硝酸二环己胺、乙醇胺+亚硝酸钠等的缓蚀作用,目的在于探讨外加缓蚀剂用于减缓混凝土碳化引起的钢筋锈蚀的可能性.
本文通过实验室评价和现场检测相结合,评价了迁移型钢筋阻锈剂和压浆对吊杆钢丝的缓蚀作用.在实验室内进行钢丝全浸和对水泥试样间浸试验,利用电化学阻抗谱监测水泥试样中钢丝的腐蚀参数变化,并且极化曲线初步评定了阻锈剂对钢丝点蚀的影响作用;在大桥现场,用电化学方法快速检测了钢丝的瞬时腐蚀电流.结果表明:阻锈剂的加入改善了钢丝的点蚀敏感性;在防腐处理完成了一年多的时间里,各短吊杆位置钢丝的腐蚀均受到了不同程度
一种以硫醇基硫代磷酸酯为主组分的复配型缓蚀剂TG400,在270℃、0.1Mpa、不同酸值的环烷酸/白油腐蚀溶液中的试验结果表明:它对20#碳钢的保护效率可达95﹪以上;增加溶液酸值,有利于这种缓蚀剂中的硫醇基和带孤对电子的S元素在金属表面形成化学吸附,但对缓蚀剂在金属表面成膜厚度影响不大.
初步研究了锡的三价铈盐钝化处理,及钝化膜在中性0.5mol/L NaCl和1000ppmCl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并与重铬酸钾、钼酸钠钝化比较.结果表明,铈盐与钼酸盐复配效果较好,在0.1mol/L钼酸钠中加入不同浓度的铈盐,发现在铈盐含量≤100ppm时,其钝化效果优于单一的钼酸钠钝化效果.本文还对铈盐钝化后锡表面的扫描电镜和能谱图进行分析,以探讨其钝化作用机理.
研究了304不锈钢在400-500℃、盐和水蒸气综合作用下的腐蚀行为及Al粉/有机硅涂层的防护作用.结果表明,温度越高,不锈钢的腐蚀越严重.刷涂了Al粉/有机硅涂层的304不锈钢在相同的条件下,没有发生腐蚀,涂层对304不锈钢具有优异的防护作用.提出了Al粉/有机硅涂层的防护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