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例58岁女性患者因嗓子疼痛服用自述为白鲜皮磨制的粉末,一天服用5-15g左右,于2016年1月1日持续服用至1月5日,并于1月10日出现乏力、纳差,伴有手麻等不适,随后出现皮肤黏膜重度黄染,大便变白,遂就诊佳木斯大学附属医院,化验查丙氨酸转氨酶(ALT)1686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5762U/L,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D/TBIL)112/150.9umol/L,碱性磷酸酶(ALP)140U/L,给予保肝、退黄对症治疗,胆红素继续上升;2016年2月份就诊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查HBsAg、HBeAg、HBeAb、HBcAb、HBsAb均为阴性、丙肝、巨细胞病毒抗体、EB病毒抗体、自身免疫抗体均为阴性,考虑药物性肝损伤,给予保肝、退黄等对症治疗,乏力、纳差症状好转,胆红素、转氨酶仍波动性上升,为进一步诊治,于2016年3月8日就诊于我院,实验室检查示丙氨酸转氨酶(ALT)35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187U/L、碱性磷酸酶(ALP)110U/L,总胆红素(TBIL)532.5 umol/L,给以保肝、降酶、退黄等对症治疗,4月9日查肝功能示ALT 4 U/L、AST 43U/L、ALP 152U/L、TBIL 124.8U/L,肝功好转,可见治疗有效,继续当前治疗。患者于当地医院就诊前服用自述为白鲜皮粉末药物,在不到一周时间内发生严重的肝功损害,警惕该药物有无肝损害等可能。近年来,随着中草药在全球广泛应用及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的不断完善,中草药相关肝损伤(herb-induced liver injury,HILI)报道呈升高趋势,中草药相关因素引起的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越来越受到关注。由于影响HILI发生的因素复杂多样,且缺少一个可以体现中草药复杂性特点的HILI诊断规范和标准,造成目前HILI临床诊断不准确、HILI占DILI构成比增高等问题,因此我们建立了符合中医药特点的《中草药相关肝损伤临床诊疗指南》,并且已经发布。上述病例符合指南中HILI生化学诊断标准中的AIT≥5×ULN,并且排除了病毒性、免疫性、酒精性、遗传代谢性等原因导致的肝损伤,RUCAM评分=6分,即肝损伤与药物的关系为很可能相关,随后我们使用《药物性肝损伤用药调查表》进行病史采集,得出该患者在就诊前6个月内未服用损肝西药,我们获得了患者余留药材,由于此药物来源不明,目前正在进行此粉末状的药物溯源鉴定,以排除中草药混伪品以及有害物质污染等因素,确定此药物准确基原。根据指南诊断方法和流程,该药材基原确定以后,将确定该病例是否属于临床诊断HILI。符合中医药特点的HILI诊疗指南,有助于明确患者肝损伤与中草药之间的相关性,提高了HILI科学诊断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