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西南山区生态环境良好,山地资源优渥,依托优秀的自然环境资源以生态绿色发展为主要理念,发展山地户外运动产业能有效地促进地方经济增长并对西部地区扶贫攻坚提供新的发展思路。贵州省将山地户外运动产业作为助推地方经济发展的抓手和推进器,取得了显眼的成效。西南地区山地户外运动产业已然出现集群势态,但是入何进一步助推山地户外运动产业的集群稳定良好的发展,以发挥更大的机群效应,成为各界关注的问题。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较为成熟的产业集群理论以及体育产业集群的研究成果进行细致的梳理,总结得出目前产业集群的研究主要有四种较为成熟的论述,即马歇尔集群理论、韦伯工业区位理论、科斯交易费用理论和波特产业集群理论。通过对传统的产业集群理论研究分析中发现,产业集群理论主要以生产制造业的集群现象作为研究对象,而最核心的理念就是产业主体的地理集聚是产业集群现象发生的前提。体育产业属于第三产业,在产业特性上明显区别于传统的制造业,因其产业的特殊性质,体育产业要发生集聚效应形成产业集群需要契合地理空间及发生时间的时空双结合特点,并且需要形成专业人力资源的集聚。通过分析近几年贵州区域山地户外体育产业的现有基础及发展状况,发现目前西南区域性山地户外运动产业发展速度滞后主要是因为缺乏集聚基础,存在时空的分离、人才的离散。利用大数据对比剖析近几年区域间山地赛事开展规模及影响力,并借助百度搜索指数、资讯指数和媒体指数分析对兴义山地户外运动大会和瓮安山地户外挑战赛这二个不同时空跨度的山地户外运动活动及赛事产生的关注效应,发现时间跨度较大的联合赛事活动能产生更高更持久的社会媒体关注度。借助区域空间的优势资源更有利于山地户外活动及赛事产生积聚。只有当山地户外运动活动及赛事在时空范畴上产生积聚规模时,山地户外专业人才资源会相应发生积聚效应。基于西南地区山地户外运动产业发展现状提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有针对性的促进山地户外产业集聚发展:1.打造优质IP通过优势山地户外体育项目带动其他体育项目发展,构建山地户外活动产业链形成具有品牌影响力的IP品牌。根据不同地理优势资源特征,相应的提供面向不同消费群体的山地户外产品比如以攀岩-探洞为代表的高端户外项目、或者山地越野-自行车为代表的大众户外项目。在一定的空间地理范畴内,组建具有时间跨度的山地户外活动或联赛,这是形成山地户外产业集聚的基石。2.打破各自为政的行政划片发展模式,形成"集中规划促进地方活动,地方活动丰富集中规划"的新思路,规划以地理优势为范畴的山地户外活动区。借助地理区位优势、积极破除制度壁垒落实政策创新、建立资源信息交互服务平台等手段,在活动区内引入装备生产制造业、媒体业、观光旅游业等牵联产业形成稳定的产业集群。3.最大限度的发挥利用山地户外赛事产生的集聚效应。山地户外运动相关赛事活动时要重视体育赛事所具有的即时性和时效性的产品特点,把握并尽最大可能的发挥每一次活动在效益阶段期内的集聚作用。巨大关注度的山地户外赛事将会形成社会关注、资本、人才的聚集。将山地户外赛事活动与旅游、文化、茶产业等都可以进行创新性结合,将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惊喜。综上所述,体育产业的集群可以在时间和空间的范畴上产生多层次的聚集效应。我国西南山区在发展山地户外体育产业时,需要认清这一特点,积极打造地理范围的优势山地户外聚集区,同时努力发挥自身优势,结合区域内的文化积淀、民族特色、旅游资源,全方位规划打造山地户外项目链或以山地户外活动为平台构建山地户外联动赛事群,利用时间上的集聚效应扩大体育赛事的影响力,扩展赛事品牌及地方文化的知名度,提升区域赛事活动品牌竞争力。并借此来吸引资本关注,并积极调整产业政策进行招商引资,引入山地户外相关活动的产并制造业。加大力度提高对专业人才的吸引力,以区域山地户外产业主体的发展形成人才聚集区,同时发挥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效用,创新山地户外人才的培养模式,才能引发人才的集聚优势。最终从整体上推动实现西南地区山地户外体育产业的聚群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