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钢在导电水泥中的耐蚀性测评

来源 :全国腐蚀电化学及测试方法专业委员会2002年学术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il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测定了导电水泥养护固化期A3钢表面保护膜形成过程的电化学阻抗谱(EIS)特征.利用线性极化法和塔菲尔曲线法测定了A3钢在导电混凝土中的腐蚀速度.用X-射线衍射法(XRD)分析了包覆电水泥的A3钢在输电铁塔埋地约两年后的表面膜.测试及解析结果表明:在导电混凝土中A3钢表面能够形成保护膜,随着导电混凝土养护时间的延长,膜不断致密化、保护性增加;同时,A3钢在导电混凝土中腐蚀的极化电阻也增大,使钢的腐蚀速度降低.表面膜主要由SiO<,2>、α-FeO(OH)、FeSiO<,3>和α-Fe<,2>O<,3>等组成.A3钢在导电混凝土中养护31天后的腐蚀速度小于0.049mm/y.
其他文献
本文介绍了我厂在放射源使用和管理上的一些做法和经验,希望能通过本文的交流,达到互相取经.对进一步搞好放射源的安全管理工作,起到积极的作用.
本文总结了河南60Co源辐射事故发生后,对危重病人进行应急救治的经验.
重离于辐射是人类在空间活动中重要的辐射危害因素之一。该研究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核物理研究所的HI-13串列加速器产生的F,C,Li三种离子束以0.5~6.0Gy剂量设计值照射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系(BEAS-2B),来观察重离子辐射诱发的细胞存活效应。结果表明,三种重离子照射细胞后的细胞存活率与照射剂量呈指数负相关关系,存活分数(S)与剂量(D,Gy)的拟合方程分别为S = exp(-D/1.28)
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环境杂散辐射仅为储存环注入造成。虽然平均水平不高,但瞬时值却相当可观,它是一个占空因子只有10的瞬γ、n混合辐射场,中子为各向同性分布,轫致辐射束却有明显的方向性。为了监测这一辐射场,选取合适的γ、n探测器,采用智能化的数据采集和分析手段是十分必要的。该文介绍了该辐射场特点,采用的探测器,数据采集处理方法和监测结果,还介绍了探测器和数据采集、处理的改进。
该文分析了实时在线决策支持系统(RODOS)现行版本对气象输入数据的要求,结合97年7月24日北京环境紧急响应中心参与全球性演习情况,根据核应急准备与响应工作的需要,提出应在RODOS框架基础上充分利用气象监测与预报模式和数据,提高应急准备和响应决策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并对此作了初步设想,该文还对正在集成到RODOX-ASY系统中的综合的大气传输模式(MET-RO-DOS)作了简介,
该文根据十多年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对核动力装置工作人员的辐射剂量状况作了总体分析,提出了由年平均剂量H、单位功耗人均剂量h、集体剂量S、集体剂量分布比MR及中子剂量份额P组成的剂量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某些特征剂量参数的可靠性和正确性作一分析。
对中国核电和煤电燃料链的健康危害进行了比较评估,结果表明,煤电燃料链释放的电离辐射所致的归一化健康危害(致死)估计约为20人·(GW·a),是核电燃料链释放的电离辊射所致的归一化健康危害(致死)的18倍,后者为1.1人·(GW·a)。前者主要归因于粉煤灰应用于建筑材料对公众的外照射和煤矿工人采矿过程中吸入氡及其子体的内照射.煤电燃料链的总归一化健康危害(致死)为57.1人·(GW·a),约是核电燃
1985年与1987年两次对运行前大亚湾核电站周围50km半径范围内宝安、东莞、惠阳、惠东等地40个测点的土壤、生物和水中放射性本底及γ外照射空气吸收剂量率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土壤上下层间总放射性变化下大,但点间变化较大,表层土壤中天然放射性核素含量K>Th>U>Ra;人工放射性核素Cs点间变化很大,平均值为4.16Bq/kg.变化范围是0~15.3Bq/kg水样中总β含量为1.75~1148.
该文介绍电子加速器房扩容技改的辐射屏蔽设计、计算和验证结果。技改方案包括:在原加速器房内安装GJ1.5型高频高压加速器(mA级)以替代JJ-2型静电加速器(μA级)增设耳房式迷官以安装回转式工件传送装置。为了弥补耳房的辐射屏蔽能力不足,在耳房内增设了局部屏蔽砼块。在加速器运行条件下现场环境辐射水平实测结果与计算结果基本相符。
把PC机与苹果Ⅱe的并口相连,并与两个测试系统的打印命令相结合,通过编写接口控制程序,对测试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后输入PC机中,以数据库文件的形式存储起来,使其与现成的一些数学分析软件兼容,这不仅解决了PARC-332-1腐蚀测试系统和368交流阻抗测试系统存在的数据存储、处理等方面的问题,而且还增强了图形处理能力,以较低的成本实现了对原有测试系统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