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通州区2005~2007年工业企业职业有害因素监测结果分析

来源 :华北地区第十九届职业病防治工作暨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ld2006_ldc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大量工业企业搬迁进入使得通州区经济发展迅速,为通州区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同时该区的工业企业性质和特点发生了巨变,随之产生了一些新的职业有害因素,而其中的一些职业有害因素严重地危害着劳动者的健康.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对2005~2007年该区工业企业存在的职业有害因素监测情况进行分析.本次研究共对存在职业有害因素的工业企业进行监测,共采集存7593件样品,对其进行检验分析,测定结果显示:其中超标604件,超标率为8%,物理因素2083件,超标272件,超标率为13.06,化学性有害因素4081件,超标207件,超标率为5.07,生产性粉尘972件,超标71件,超标率为7.30 % 。通过对该区三年职业有害因素累计监测结果分析发现:物理因素、生产性粉尘的超标率总体而言稳中有降,其中脉冲噪声、照度降幅明显,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经过几年的贯彻落实,通过监督检查、疾病预防控制部门的通力配合,使得该区各个工业企业的管理者、劳动者意识到职业有害因素对劳动者的危害,进而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防控措施,使得物理因素、生产性粉尘超标率降幅明显;2006年稳态噪声、木粉尘以及化学性有害因素超标率较2007年略高,主要原因在于2007年该区安全监督管理部门重点对中小家具厂、中小印刷行业进行了突击检查,使得家具厂中存在的职业有害因素稳态噪声、木粉尘,印刷行业中存在的苯系物、丙酮等进行现场监测,超标率明显提高,由此可见,说明安全监督检查部门力度强健,但同时说明在国家三令五申强调苯系物危害的同时,仍有很多中小企业顶风作案,不顾工人生命健康,仍坚持使用苯系物,未用无苯材料替代含苯材料。 加强职业卫生健康教育,争取领导重视,使工业企业负责人从思想上认识发展经济与保护生产力关系,发现保护劳动者健康的重要性;其次在实践中真抓实干,积极协调职业卫生、工会、监督检查及疾病预防控制部门通力合作,职业卫生必将翻起崭新的一页。
其他文献
会议
会议
会议
会议
乳腺囊性增生疾病与囊性浸润型导管癌在声像图表现上存在交叉重叠,常易误诊.本文回顾分析了近年来超声提示为囊性增生而经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10例患者的超声资料,旨在提高超声对乳腺囊性肿块良恶性的诊断价值.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占乳腺癌65%-80%;贾懿等将乳腺囊性病变分为单纯囊肿型、复杂囊肿型、簇状细小囊肿型及复合囊肿型,与浸润性导管癌声像表现有交叉重叠,易误诊。但回顾分析,本组误诊的10例浸
本文探讨砂纸模型与泌尿系结石模型中不同机器设置及表面形貌条件下闪烁伪像强度的差异. 结果砂纸模型中,通过对不同表面粗糙度的砂纸在默认设置与优化设置条件下的闪烁伪像强度对比分析发现:首先,具有相同表面粗糙度的砂纸在优化设置条件下的闪烁伪像强度明显强于默认设置条件,而240Cw组砂纸在机器设置优化后的显示效果优于120Cw组默认设置状态。其次,在相同的机器设置条件下,闪烁伪像强度与砂纸表面粗糙度存在明
粉尘中的硅酸盐能溶于加热的焦磷酸中被除去,而游离二氧化硅几乎不溶,以称量法测定不溶的游离二氧化硅,计算出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试验过程中,共分析3个批次的煤尘与粉煤灰,每批次分析10-12个样品,煤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在13.7-18.90%,粉煤灰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为4.6-8.9%。
工作场所化学有害因素的检测是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与评价中必不可少的工作内容之一.检测方案的制定是保证检测工作顺利实施的关键环节.由于生产工艺、作业方式、接触时间、检测方法、职业接触限值种类等诸多因素的限制,检测方案的制定工作变得极其复杂.如何在充分考虑以上多种因素的前提下,制定出能够客观反映劳动者接触水平、满足我国职业接触限值要求的检测方案,成为职业卫生检测、评价工作的一道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认识也增加了新的内涵,已经认识到疾病的发生不再是单一的生物因素作用,社会心理因素也起着重要的作用.紧张不仅是许多疾病的首要可疑病因或者说是许多疾病发展的促进因素,而且对劳动者的工作能力有很大的影响.甚至一些观点认为,职业紧张已经成为影响职业健康的最突出因素.职业紧张是在某种职业条件下,客观需求与个人适应能力之间的失衡所带来的生理和心理压力;是个体对内外因素(或需求)刺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