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提出了"数字防震减灾"的概念,讨论它的内容和主要问题,并对"数字防震减灾"工程建设提出若干建设性意见.
【出 处】
:
中国八级大震研究及防震减灾学术会议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出了"数字防震减灾"的概念,讨论它的内容和主要问题,并对"数字防震减灾"工程建设提出若干建设性意见.
其他文献
根据华北地区地壳结构特征和岩石圈的分层模型,给出了强震前深部断裂构造的非均匀蠕滑模型.通过数值模拟给出了深部断裂加速蠕滑时地壳中上部平均应力和水平最大剪应力的变化,指出了深部断裂加速蠕滑可能是强震孕育后期在高速体内快速成核的主要动力源之一.并通过深部构造的异常活动模型对华北地区强震孕育的长期地震活动图像特征和前兆异常进行了合理的解释.
科里奥利力是在非惯性坐标系中运动物体的一种附加力.自转的地球是一人非惯性坐标系,因而在它表面发生地震时断层的瞬时破裂运动也必然会产生科里奥利力.当断层运动方向不同时,它会使错动断层两盘表现为压紧或拉离,压紧则主震能量释放不充分,余震强度大;拉离则主震能量释放充分,余震强度小.在北半右旋错动造成压紧,左旋错动则拉离,据此可根据地质的旋性指标对刚发生了的地震作出短期余震强度判断和对未来可能发生大震的断
研究了云南地区1965年有台网记录以来的15次Ms≥6.0强震,分析了取震后30天余震序列的震级结构,计算了各余震序列的b值和p值.结果表明每一次强地震后余震活动的强度和频度存在较大差异,这可能与震源区的介质、构造差异有关.计算得到的b值最小为0.3C,最大为0.70,有80℅的b值为0.47~0.69;p值大多接近或小于1.0.在主震-余震型和双主震-余震型地震序列之间,b值、p值看不出显著差异
对近期一系列重大地震事件进行了统计分析,包括:中国大陆5级以上地震快速形成从云南到新疆的北西条带、1999年4月8日吉林珲春7.0级深源地震、1998年11月19日云南宁蒗6.2级至2000年1月15日云南姚安6.5级中国大陆强震长达14个月的平静、姚安6.5级地震前5.9级地震和30公里的震源深度、1999年11月25日至2000年1月27日短短2个月云南连续发生4次5级以上地震、2000年6月
探讨了周缘板块对我国大陆西部地区地震的影响.并对不同构造带上地震的时空分布特征、相互关系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大陆西部及周缘地区的地震发生有高潮和低潮的轮回特征,同时释放的能量有相互消长的关系,并且这种关系遵循一定的比例.研究还发现大华北地区和影响区的地震活跃具有同步的特征.
依据青藏块体与鄂尔多斯块体的动力互动关系,分析了本世纪及第五地震活跃幕以来鄂尔多斯块体周边地震活动特点,研究了地壳形变场演化与地震活动的呼应关系.对鄂尔多斯周边未来地震活动趋势作了预测.
由于地震预报问题的高度非线性与复杂性,使得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在地震预报分析研究中经常出现很难收敛或内符检验效果较好而外推效果不理想的现象.本文提出了将遗传算法与BP网络结合构成新的神经网络模型,用遗传算法来优化网络的拓扑结构和学习参数,并筛选参与训练的预报因子,搜索出参加训练的输入参数和网络结构参数的最佳组合,从而建立具有较好预报效果的网络模式.用东北地震实例计算的结果表明,与未经优化的神经网络相比
从城市直下型地震的严重危害和大地震应是人类预防地震灾害的重点这两个基本认识出发,提出了从政治、经济、地震地质构造背景因素考虑,确立全国抗震设防重点城市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