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在经济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下,消费升级已成为产业升级的坚实基础,体育产业主动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体育场馆,特别是大型体育场馆作为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和物质保障,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上不能有效地满足体育产业发展的需要,不能有效地满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专家访谈法、案例分析法研究结果:3.1我国大型体育场馆管理运营存在的主要问题3.1.1财政补贴方面补贴范围有限,部分体育场馆无法获得该补贴;补贴不足以支付场馆的开放成本。3.1.2税收优惠政策方面部分由事业编制转为企业性质的体育场馆减半后的税负相对有些体育场馆来说负担较重。此外,政府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来支持企业型场馆,但需要纳税才能获得企业型场馆的政府合同收入。3.1.3能源费用方面实地调研表明,各地针对健身场馆等体育场馆能源优惠政策在具体执行层面,水务、电力、天然气等集团均以未接到正式通知为由没有执行。一些地方政府将能源一般工业价格与商业价格并轨,使得该政策在实践中难以实施。3.1.4用地政策方面"建设公共体育设施使用国有土地的,经依法批准可以以划拨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政策局仅限于财政投资兴建的公共体育场馆,社会资本投资兴建的公共体育场馆在现实中一般不享受。研究结论:与建议在体育领域,为了使市场在大型体育场馆资源配置中起到决定作用,体育管理体制必须进行改革。相应地,我国大型体育场馆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也应进行改革,构建以市场为主体、政府为主导、社会资本为重要构成的大型体育场馆建设运营体系。场馆创新发展,有赖于"双改"的推行。当前公共体育场馆推行"双改"工作试点,就是要破解公共体育场馆运营的体制机制障碍,提升体育场馆运营的专业化、社会化水平。改革运行机制,逐步将事业单位管理转变为企业化经营,激活全民健身的存量资源。解决大型体育场馆有效供给不足与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改革创新大型体育场馆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实现大型体育场馆设计、建设、运营一体化,以投资、设计、建设、运营为主体,以体育产业发展为主体,围绕"体育+"的核心运营理念,与文化、旅游、会展、餐饮、娱乐、互联网、物联网、商业服务等众多产业充分结合,探索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寻求新的发展。实现大型体育场馆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路径的分类构建,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有效实施。4.1坚持分类指导、分类改革我国各地情况千差万别,各个场馆的规模、区位位置、所处环境等差异悬殊,场馆运营各具特点,运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也是各不相同。大型体育场馆的功能和体制改革要分类指导、因地制宜,不能一刀切。因此,有必要对全国大型体育场馆进行统筹规划、分类指导、以便更好地指导我国体育场馆建设运营,促进大型体育场馆健康可持续发展,为体育产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从我国大型体育场馆的实际情况出发,总体布局、科学指导,保障基本,提高效率,取得效果。4.2坚持公益定位大型体育场馆如果是基本公共体育设施,那么政府就有义务承担全部建设、运营等全生命周期内的成本和费用,是政府保基本的范畴,现有运营补贴解决不了实质问题。若不属于保基本范畴,那么政府可以通过购买公共服务(财政补贴)等方式给予补贴、激励其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使其更好的发挥其社会效益,这种情况财政补贴作为一种奖励机制是不错的选择。4.3坚持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和创新通过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和创新,破解大型公共体育场馆运营的体制机制障碍。改革其管理体制,探索建管办分离,将大型公共体育场馆经营权交给有实力、有意愿的民营企业,而由体育部门来监管,充分发挥企业主体面对市场的积极性。4.3.1推进国有体育场馆混合所有制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国有大型体育场馆实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大型公共体育场馆属于国有资产,应紧密结合功能定位,分类分层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为更好放大大型公共体育场馆改革的乘数效应,必须落实董事会的职权、市场化的管理者选择、企业薪酬分配差异化改革的实施、职工持股等。加强改革的系统性和完整性。4.3.2推广和规范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PPP模式将成为体育场馆的重要选择。体育总局应主动与财政部、发改委等部门对接,争取出台专门推进社会资本建设运营大型体育场馆的具体实施办法,在实施大型体育场馆PPP项目过程中,各级地方政府进一步健全相关制度设计,运用相关政策法规强化督导监管,充分保障各方权益的实现,充分实现大型体育场馆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