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蛋氨酸饮食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肠黏膜炎症以及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的影响

来源 :第九届全国儿科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dlt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低蛋氨酸饮食对溃疡性结肠炎动物肠黏膜膜炎症的影响,以及对实验大鼠肠粘膜屏障功能的影响以及引起相关效应的可能机制。方法:3%DSS持续给予Sprague—Dawley大鼠6天后正常饮水14天。在正常饮水期间给予低蛋氨酸饮食,按照是给予MetR和AA把大鼠分成DSS+MetR,DSS+AA,MetR,AA4组,每组12只。通过RT-PCR、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从不同水平和角度分析肠上皮检测肠上皮紧密连接蛋白表达量。结论:MetR改变大鼠肠上皮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促进肠黏膜屏障功能,促进IBD大鼠黏膜的损伤后的修复,但是MetR对IBD大鼠肠黏膜细胞旁通透性没有显著影响。因此MetR可能通过改变肠上皮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以及其他途径促进肠黏膜的修复。
其他文献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是好发于5岁以下儿童的急性全身性中、小血管炎性综合征,自日本医师Tomisake Kawasaki 1967年首次报道以来,该病发病率逐年升高。该病以持续发热、皮肤粘膜炎症及颈淋巴结肿大为特征,大多数患儿起病前5天伴有多形性皮疹,早期易与其他发热疾病,如败血症、猩红热等混淆,延误治疗。因此,在抗感染治疗的同时,应注意观察患者的症状体征,及时进行鉴别诊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儿童ICU中参与治疗方案制定及实施药学监护的切入点。方法:描述性分析1例PICU支气管肺炎合并肺气肿患儿的病程进展、抗感染药物治疗方案及药学监护要点。结果:临床药师在患儿的治疗过程中提供合理用药建议,评估和处置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儿童专科临床药师深入PICU参与药物治疗方案的确定有利于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
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于我科确诊的重度活动期炎症性肠病患儿5例,在除外英夫利昔单抗应用禁忌证后给予英夫利昔单抗治疗,同时辅以传统抗炎症性肠病药物。结果表明使用英夫利昔单抗治疗重度活动期炎症性肠病能早期快速缓解临床症状,达到长期缓解;部分患儿可减少或避免使用激素;减少住院时间;减少或避免手术风险。相对于传统的根据病情加重情况逐步强化治疗的治疗方案,新提出的降阶梯治疗方案表现出了一定的优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造成婴儿期便血的主要病因、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期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消化儿科收治的婴儿期便血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42例婴儿期便血患儿中,病因依次为牛奶蛋白过敏25例(59.52%),美克尔憩室4例(9.52%),维生素K1缺乏症3例(7.14%),急性腹泻病3例(7.14%),迁慢性腹泻病2例(4.76%),肠套叠1例(2.
目的:本实验即探讨大鼠发生短肠综合征后残存小肠自发性节律性收缩运动、基本电节律(慢波)变化和Cajal间质细胞(ICC)表型转化的关系。方法:通过外科手术方法切除75%的空回肠建立短肠综合征大鼠动物模型和仅行小肠横断再吻合建立假手术模型。结论:短肠综合征大鼠术后短期内小肠平滑肌层ICC表型转化,数量减少,使ICC的起搏和传导慢波的功能明显减退、甚至消失,消化道运动的起搏细胞Cajal间质细胞功能改
目的:本文对近2年来我们所进行的6例小儿胆道疾病ERCP及内镜下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其在小儿胆道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1年3月到2012年3月我们收治的6例经ERCP及相关内镜下治疗的胆道疾病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例患儿诊断性ERCP均成功,内镜下治疗成功率也为100%。结论:和B超、CT及MRCP相比,FRCP诊断胆道系统疾病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能清晰显示
目的:为探讨小儿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的诊治,对本组病例资料进行临床分析。方法:2009年5月开始至今,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收集12例小儿嗜酸细胞性胃肠炎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资料、内窥镜及病理检查结果及治疗并进行分析。结果:12例患者中黏膜型8例、肌型1例,浆膜型3例;小儿嗜酸细胞性胃肠炎临床表现多无特异性,内镜下胃肠黏膜呈水肿、糜烂为主,病理检查胃肠黏膜固有层有嗜酸性粒细胞浸润。饮食疗法和抗
目的:利用新生期反复结直肠刺激(CI)建立幼鼠内脏痛觉敏化模型,探讨早期应用5-HT3受体拮抗剂雷莫司琼干预对幼鼠内脏痛敏化模型的内脏痛觉敏感性影响及脊髓背角Fos蛋白表达改变,为儿童腹痛相关的功能性胃肠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32只SD新生大鼠按2X2析因设计分成4组,每组8只,通过观察大鼠在不同压力结直肠扩张(CRD)刺激后的腹外斜肌放电进行内脏痛觉敏感性评价。结论:新生期(8-14d)反
目的:本研究目的是通过比较持续喂养与间断喂养方式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疗效的优劣;采用小剂量红霉素静滴观察和评估对改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方法:将160例胎龄28~32周诊断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随机分为4组:①间断喂养组;②持续喂养组;③间断喂养+小剂量红霉素静滴组;④间断喂养+吗丁啉口服组。结论:本研究四种方式在治疗<32周胎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方面:间断喂养组达到全胃肠道营养喂养时间优于持续喂养组
目的:探讨B超介导肝活检病理检查对于婴儿肝炎综合征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定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lO年8月~2011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30例患儿,均诊断为婴儿肝炎综合征。结果:通过HE染色进行肝脏病理炎症分级根据肝脏病理检查结果进行病因及对症治疗,30例婴儿肝炎综合征患儿经过2周对因及对症治疗,其中19例治愈(ALT/TBIL正常),9例好转,2例无效。根据肝脏病理提示肝细胞及毛细胆管淤胆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