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研究目的:本研究前瞻性地对不完全性腭裂修补术前后患儿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转归情况进行了随访和分析,以期有助于临床上制定合理的诊疗方案,为鼓膜置管术时机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本研究入选了30 例年龄在10 月至2 周岁之间的不完全性腭裂患儿,并在腭裂修补术后进行了至少6 个月的随访.所有入选的患儿均在手术前一天完成了声导抗测听、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检查、气骨导脑干诱发电位和腭部CT 平扫,并且在术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本研究前瞻性地对不完全性腭裂修补术前后患儿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转归情况进行了随访和分析,以期有助于临床上制定合理的诊疗方案,为鼓膜置管术时机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本研究入选了30 例年龄在10 月至2 周岁之间的不完全性腭裂患儿,并在腭裂修补术后进行了至少6 个月的随访.所有入选的患儿均在手术前一天完成了声导抗测听、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检查、气骨导脑干诱发电位和腭部CT 平扫,并且在术后一月、三月、六月、一年(如果随访期满一年)再次行声导抗测听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检查了解分泌性中耳炎恢复情况.腭裂修补术均采用经典两瓣法完成,术后随访期满六月如果OME 没有恢复,则再次入院全麻下行鼓膜切开置管术,并且在术后继续对患儿进行跟踪随访.研究结果:30 例患儿平均随访至腭裂修补术后11.2±1.5 月.术前声导抗检查和DPOAE 检查提示,30 例中93.3%的患儿有单侧或双侧分泌性中耳炎,其中双侧高达73.3%.无论对患儿人数分析还是对患耳数进行分析,Ⅱ度深组和Ⅱ度浅组两组鼓室积液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50 例鼓室图B 型的患耳中,有10 个患耳(8 例患儿)在术后一年内分泌性中耳炎得到痊愈(声导抗B 型转A 型,DPOAE 检查通过),有3 个患耳得到缓解(声导抗B 型转C 型,DPOAE检查通过),总好转率高达26%.在这8 例中耳炎病情好转的患儿中,2 例患儿为Ⅱ度深组(2/8),6 例为Ⅱ度浅组(6/20),通过卡方检验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4).并且,通过ABR 检查发现,这8 例患儿在分泌性中耳炎好转后,平均气导听阈30.2±5.8dBnHL,与术前气导平均听阈相比有明显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8 例OME 病情好转的患儿中有7 例(87.5%)患儿是在腭裂修补术后半年内鼓室积液情况好转.28 例患儿中剩余的20 例分泌性中耳炎状况在腭裂修补术后半年未缓解,再次入院行单侧或双侧鼓膜切开置管术,术中均发现鼓室内有积液.我们在术后一月对患儿复查气导ABR 结果提示,这20 名患儿的平均气导听阈为35.2±6.5dBnHL,与腭裂修补术前气导平均听阈相比有明显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论:根据本研究结果,分泌性中耳炎在腭裂患儿中非常常见,发病率高达93.3%,患儿的听力及言语发育迫切需要耳鼻喉科医师的关注.腭裂修补术后应当随访半年,如果鼓室积液无好转迹象,则行鼓膜置管术.此外,不完全性腭裂的严重程度与咽鼓管功能好坏并不完全相关.
其他文献
研究目的:探讨经口内吻合血管显微外科技术修复上下颌骨缺损的临床操作方法及可行性.研究方法:2015 年12 月-2018 年4 月,10 例患者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行经口内血管吻合修复上下颌骨治疗,其中男性4 例,女性6 例,同期修复患者9 例,二期修复患者1 例;上颌骨缺损修复患者7 例,下颌骨区段缺损患者3 例;其中应用髂骨瓣9 例,股骨内侧髁骨瓣1 例;上颌骨缺损修复骨瓣大小为4.0*1.5-
研究目的:本回顾性研究的目的是探索基于CT 或MRI 图像的肿瘤大小与浸润深度和舌鳞状细胞癌患者的预后之间的关系.研究方法:通过ROC 曲线确定肿瘤大小和浸润深度的最佳截止点.通过卡方检验探讨肿瘤大小和深度与其他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Kaplan-Meier 法用于评估TSCC 患者的生存率,并采用对数秩检验来研究TSCC 的生存差异.COX 回归分析用于发现TSCC 的重要预后因素,p <0.
研究目的:骨膜在骨组织发育、稳态及再生修复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天然骨膜来源有限,而组织工程化骨膜的研究也并不充分。细胞片技术在薄层组织的体外构建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我们建立并完善了光控定向细胞片技术,力图更好地模拟天然骨膜结构和功能特点,构建仿生化组织工程骨膜。研究方法:通过分项自组装方式制备二氧化钛纳米点薄膜基板,基于光照功能化效应利用光掩膜技术进行基板的微图案化修饰以诱导细胞定向排列,活性良好的定
研究目的:研究Ⅰ125 放射粒子术后患者经电话回访接受健康及防护指导后复诊率的变化研究方法:选取2015 年的25 例患者做为对照组,2016 年--2017 年的22 例患者做为回访组,对照组做了基本的健康及防护指导,回访组在患者出院后2 周增加了电话回访,4 周后比较两组的复诊率研究结果:对照组复诊率为 73.08%,回访组复诊率为 54.5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论:
研究目的:了解唇腭裂患儿的体重和贫血状况,分析影响其体重和贫血率的因素,为采取有效措施保持患儿正常体重及预防其发生贫血提供依据.研究方法:收集2016 年1 月至2017 年12 月期间我科收治的1112 例0~2 岁先天性唇腭裂患儿的体重和血红蛋白等资料,并按照年龄、性别、病种等进行调查统计分析.研究结果:唇腭裂婴幼儿体重均较正常同龄儿体重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性唇裂与单纯
研究目的:探讨保障口腔颌面部游离皮瓣移植成活的术前护理要点研究方法:(1)皮肤护理:检查皮瓣供区皮肤有无创伤、瘢痕等;备皮时勿损伤皮肤;禁止在供区和受区肢体静脉穿刺给药,以防引起静脉损伤和炎症,影响术后皮瓣成活;静脉充盈训练:每天早晚用温水浸泡四肢的供区和受区20~30min,利于静脉扩张,为手术创造良好的血管条件(2)术前训练:皮瓣转移、移植术后要求卧床休息1 周,某些皮瓣术后还要求患者术后保持
研究目的:探讨口腔癌合并糖尿病老年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措施研究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 年1 月至2018 年1 月收治的20 例老年口腔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病例资料研究结果:20 例患者顺利完成手术,1 例患者发生低血糖反应,l 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研究结论:充分了解病情、正确掌握手术指征、加强围术期的护理是提高移植皮瓣成活几率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研究目的:研究震荡法提取的自体脂肪基质血管成分(stromal vascular fraction cells,SVF)对自体脂肪颗粒(adipose granule,AG)移植效果的影响,并比较其与传统的酶消、离心、乳化法效果的差异。研究方法:从15 只健康的雄性新西兰兔背部肩胛区获取脂肪组织,实验组分别以酶消、震荡、离心、乳化四种方法处理脂肪并提取SVF,即刻检测活细胞率,并将提取的SVF 与
研究目的:采用复合旋转推进转移瓣设计在不完全性Tessier4 号颅面裂软组织整复术中的手术效果评价。研究方法:2017 年10 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一例双侧混合型Tessier4号颅面裂患儿,男性,6 个月。术前完成CT 三维评估骨质缺损及骨性泪道系统情况。手术采用多个复合旋转推进转移瓣设计,术后一周、一个月、6 个月复诊评价手术效果。研究结果:患儿术后面部术口一期愈合。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