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输液室的护理风险分析及防范

来源 :2012全国静脉输液治疗护理学术交流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ro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徐州市肿瘤医院门诊输液室重视护理风险,科学地分析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建立护理风险管理机制,不断持续性改进,完善风险管理措施,使护理缺陷大大降低,满意度提高,取得较好的效果。指出,为防范门诊输液室的护理风险,应坚持以患者为中心、落实各种规章制度以及定期进行护理风险教育。
其他文献
为探讨配药环节中如何减少胶塞落屑形成,笔者于2011年4月至2011年12月从操作技术、胶塞质量等方面进行了实验观察,以期分析使用侧孔针头与斜面针头配药对胶塞落屑形成的影响。本研究表明,使用侧孔针头溶吸瓶装药物与使用斜面针头相比,可明显减少胶塞落屑形成,因而建议临床使用侧孔针头溶吸瓶装药物,以减少针刺胶塞落屑的形成,减少护患纠纷,也保证了患者的用药安全。
笔者在长期临床工作中对小儿静脉输液操作进行了认真的观察与探索,从提高护士自身的心理素质、穿刺前充分准备、穿刺方法、输液外渗的预防及处理措施、穿刺后的护理几方面,将小儿静脉输液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总结,以期达到一针见血,合理应用并保护血管,促进护理业务进步的目的。
为有效控制静脉输液缺陷发生,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针对静脉输液治疗缺陷相关影响因素采取无责呈报、现场干预及规范静脉输液知识教育为主的干预措施,经过一年多的实践,静脉输液缺陷发生率明显降低。指出,对影响静脉输液的重要因素进行环节质量控制,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在高危因素发生环节,并对质量控制结果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提高了质量控制的有效性,同时实践显示,以教育为主的干预措施提高了护士的整体素质,明显降低了
院前急救由于时间性突出、客观条件差、环境恶劣,在实际救治过程中,静脉穿刺同院内相比难度更大。因此护士应努力掌握娴熟的静脉穿刺技巧,争取做到赢得宝贵的时间。
ECT显像剂静脉注射过程中遵循操作原则:做好受检病人的宣教,操作前评估病人血管准确,工作环节细心,操作技术要熟练,动作要迅速。快速完成所有的工作。缩短受照时间,减少外照射累积量。工作人员遵守防护规定,穿好防护衣等防护设备。佩戴个人计量仪。记录摄入量。防止个人过度照射。同时对工作环境定时监测,不断总结经验,持续进行改进工作中的不足,取得有效的操作防护效果。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围置管期患者健康教育对减少并发症发生、延长留管时间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对2010年2月至2012年4月在复旦大学金山医院开展PICC置管与维护活动,对112例PICC置管患者实施了健康教育。指出,对门诊PICC置管患者实施全程分段式健康教育,让病人掌握PICC常规知识,观察导管有无异常,正确的活动方法、日常生活注意事项、导管禁忌使用,使病人养成良好的遵医行
文章分析了影响小儿静脉输液成功率与使用时间的原因,从血管选择、静脉穿刺方法、进针方法、持针手法、固定技术及输液速度控制等方面,阐述了提高小儿静脉输液成功率的措施,同时提出应加强护士专业素质,加强护患沟通同时在护理中应避免外界温度影响输液速度。
化疗是治疗急性白血病的主要手段,也是最根本最有效的治疗方法。静脉炎是化疗的副作用之一,设法避免或预防静脉炎的发生,对护理工作者来说是非常重要而且具有现实意义的。分析指出,静脉炎的发生与血管的选择、穿刺技术、穿刺部位、输注药物的毒性、患者自身血管条件有关,因此在临床中应注意加强对以上方面的护理,以减少静脉炎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北流市人民医院为了规范静脉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标准,降低输液并发症,发挥静脉输液治疗在提高护理质量、降低费用、获取效益等方面应有的作用,于2008年2月成立静脉输液小组,使静脉治疗专业知识水平得以提高;静脉治疗专业行为更为规范;输液小组的经验得以分享。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作为有创操作,其并发症的发生不容忽视,最为常见的并发症是机械性静脉炎。文章介绍了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机制与病理分级,提出了中药、西药、局部超短波治疗、新型水胶体敷料等局部治疗方案。指出,PICC置管所致机械性静脉炎重在预防,一旦发生机械性静脉炎,应予以重视,积极治疗。除采取一般性治疗措施外,应综合考虑静脉炎的分级;患者的经济状况、依从性和体质;可以得到的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