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以5个芍药品种的休眠芽为外植体,研究不同芍药品种在相同激素配比条件下的萌芽情况;再以芍药品种‘朱砂判’的休眠芽,研究不同生长素对启动培养的影响,以及不同激素配比、水解酪蛋白(CH)对丛生芽增殖及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芍药品种萌发情况不一样,‘团叶红’萌发率最高,‘朱砂判’次之;‘朱砂判’的启动培养中,适宜的生长素为IAA,最佳启动培养基为1/2MS(Ca2+加倍)+6-BA1.0mg·L-1+
【机 构】
: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国家花卉工程技术中心,北京100083 中国林科院,北京10009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5个芍药品种的休眠芽为外植体,研究不同芍药品种在相同激素配比条件下的萌芽情况;再以芍药品种‘朱砂判’的休眠芽,研究不同生长素对启动培养的影响,以及不同激素配比、水解酪蛋白(CH)对丛生芽增殖及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芍药品种萌发情况不一样,‘团叶红’萌发率最高,‘朱砂判’次之;‘朱砂判’的启动培养中,适宜的生长素为IAA,最佳启动培养基为1/2MS(Ca2+加倍)+6-BA1.0mg·L-1+GA30.5mg·L-1+ IAA0.2mg·L-1,最佳增殖培养基为1/2MS(Ca2+加倍)+ 6-BA1.0mg·L-1+ KT0.5mg·L-1+ IAA0.5mg·L-1,添加CH有利于丛生芽的生长,最佳浓度为300mg·L-1.
其他文献
本研究通过多个品种多点试验,明确不同品种抗性差异、不同播期玉米感染租缩病的规律,旨在为生产上玉米租缩病的防控提供依据.研究表明,目前缺乏防治玉米粗缩病的有效措施,当前生产上推广应用的品种对玉米粗缩病抗性是有差别的,但通过参试的品种抗病性表现,虽然鲁单981、济单7号、天泰16、金海5号等几个品种较为抗病,但在病害易发病期播种,病情指数仍高达20-45,难于控制病害的为害,研究明确调控病害发生轻重的
本文通过对西瓜感染CGMMV后蔗糖含量及蔗糖合成途径中关键酶活性的变化,探讨了CGMMV对西瓜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蔗糖的变化趋势接种与未接种对照比较一致,授粉后到采摘期,蔗糖浓度呈上升趋势,但对照的蔗糖浓度始终高于接种处理,测定期间对照与接种处理除在授粉后7d差异不显著(P>0.05),其余测定天数均差异极显著(P<0.01)。
本文于西瓜定植期对西瓜苗人工接种,于授粉后7~35d每隔7d取样一次,系统研究了大棚西瓜感染CGMMV后对其果实内丙酮酸含量极其代谢积累的有毒物质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接种CGMMV后可导致西瓜果实内丙酮酸含量大量积累,授粉后21d时接种处理丙酮酸含量达健康对照的2.51倍。授粉后35d时达健康对照4.09倍,且授粉后35d丙酮酸含量仍直线上升。也就是说接种CGMMV对西瓜植株果实均造成了不可
本文对辽宁省CGMMV有代表性的各分离物进行了全序列分析,同时将其与GeneBank里已知序列进行了同源性比较.通过构建TMV组病毒核昔酸的多聚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辽宁省各分离物同源性高,与韩国该病毒的西瓜分离物亲缘关系最近。据了解,辽宁盖州地区曾经大量使用从韩国进口的葫芦种子作为西瓜生产的砧木。因此辽宁CGMMV盖州分离物极有可能来自于韩国,在盖州大面积发生后又传至省内其他西瓜种植区。与日本的S
对于玉米粗缩病的预防和控制,玉米品种和调整播栽期是一项经济有效的措施,为了经济有效持续控制玉米病毒病的发生流行,进行了玉米主栽品种对玉米粗缩病的抗病性鉴定,从2年鉴定结果看,丹玉13,浚单18、苏玉糯2号等发病较重,株发病率达8.2%-20%,苏玉10号、农大108等品种发病较轻,株发病率为1.3%-2.7%。从田间玉米粗缩病自然发病调查结果看,苏玉10号、农大108等品种具有较强的抗病性,因此,
为了探讨Ss-Int-like的RNAi沉默转化子致病力微弱的原因,用野生核盘菌菌株接种叶龄为8叶期的拟南芥(Col-0)叶片,并采用Real-Time PCR技术分析了Ss-Int-like的表达情况。研究发现:相对于0hpi,Ss-Int-like在3 hpi的表达量下降,在6 hpi达到最高,9 hpi之后又有所下降。而接种到基本培养基(minimal medium)后,相比于0 hpi,S
本文介绍了香蕉土壤线虫的为害状况,总结了香蕉土壤线虫的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4类防治技术并列举了一些真菌和细菌防治根结线虫的实例.指出香蕉线虫病害的防治必须从选地、选种、选苗做起,推广无病害香蕉试管苗,实行科学施肥,保证水分的合理供给,加强田间管理,营造卫生清洁的生长环境,提高植株抗病能力是香蕉线虫病害防治的基础。以农业、物理、生物防治为主,高效低毒化学药剂防治为辅,着重控制始发期
扶桑是一种重要的观花观叶植物,在我国有广泛的种植.棉花曲叶病毒(Cotton leaf curl virus,CLCuV)是为害扶桑的重要病毒,近年来在我国南方城市绿化中扶桑受棉花曲叶病毒的侵染,出现严重退化.目前,针对扶桑上的棉花曲叶病毒脱除技术研究甚少.本研究利用分子检测方法检测到带有棉花曲叶病毒的扶桑植株,在生物安全温室中保存,剪取带有嫩芽的茎段作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以期在短时间内获得大
从四川不同辣椒产区分离得到两个病毒分离物(Pp3和Yp7),二者都可以引起辣椒斑驳花叶,但致病性强弱有所差异.透射电镜观察显示,这两个病毒分离物均为弯曲线状,病毒粒子大约为13~16 nm×700~800 nm.用马铃薯Y病毒属的简并引物扩增获得这两个分离物的CP(外壳蛋白)基因序列和部分3UTR(3非翻译区)序列.BLAST分析表明这两个分离物的CP基因序列与已知的辣椒脉斑驳病毒的CP基因有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