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使用Leadpoint微电极电生理监测技术在帕金森病脑深部电刺激术(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中的临床应用,评估其价值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间18例,36侧采用以STN(丘脑底核)为手术靶点的STN-DBS治疗的帕金森氏病病人的临床资料。平均年龄66.3岁,术前诊断原发性帕金森氏病,病程平均74.1个月,美多巴等药物治疗时间平均63.4个月,关期评估Hoehn-Yahr分期2.5期6人,3期11人,4期1人。术前UPDRS评分,左旋多巴冲击试验。常规安装Lecsell立体定向头架,MRI和Framelink手术计划系统进行STN靶点定位,系统计算靶点三维坐标数值,计划手术切口,穿刺入路,系统计算基环角度值及弧弓角度值。术中采用LeadPoint微电极(MER)由高阻抗的钨钢制作,直径0.25μm,微推进器导入,判断功能性靶点,记录在穿刺路径上STN核团电生理变化,判断靶点定位的准确性,电极尖由丘脑或内囊进入STN时,突然增加丛集样高波幅、窄波形神经元电活动,通过连续的高密度波形判断STN核团长轴,评估个体化Medtronic3387电极前端植入点,临时电刺激观察病人症状改善及副反应发生情况。同时不参与手术的第三人比较计算解剖靶点与功能靶点坐标值差异,计算两者误差率。常规术后1月开机,随访6-24个月。结果:左旋多巴冲击试验,UPDRS评分平均改善率37.87%。手术计划系统(Framelink 5.0 System)的应用,术中STN核清晰可见,三维解剖重建解剖靶点X,Y,Z轴坐标值,术中结合微电极技术进行功能靶点定位,解剖靶点与功能靶点两者总误差值20.34%。由神经导航仪上应用Framelink软件可以规划切口和穿刺入路,使得穿刺点在皮层上避开脑沟,减少出血机会。共植入42根电极(左侧22根,右侧20根),其中36根(85.71%)微电极一次成功定位准确。微电生理记录到的STN核团边缘电生理变化,以此为Medtronic3387电极前端最终定位根据。共用MER针道46道,每植入1根电极平均需要1.17针道,针道更换率为16.7%,术后无颅内血肿发生,所有病人术后复查头部MRI,电极位置满意者100%,全部病人手术后症状改善。一例出现IPG周围皮下积液,加压包扎后好转,一例出现穿刺点皮层少量出血,经非手术治疗后转,一例出现头部伤口少许渗液,经治疗后好转,一例出现IPG伤口积脓,取出后抗感染治疗好转。2例出现发音减轻,语言障碍。6例出现服药后运动波动,经IPG程控后好转。结论:微电极技术在靶点的功能定位上可以避免单纯依靠解剖定位的个体差异性和局限性,发挥重要作用。3.0TMRI扫描结合Framelink手术规划解剖靶点定位可减少多针道微电极记录,减少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穿刺道STN电生理描记可以提高深部电极的置入位置的精确性,为术后程控提供更优化的效果。STN-DBS手术中记录的微电生理模式图,黄线所示微电极穿刺路径,电极由丘脑进入STN后,Leadpoint记录的突然出现典型STN高波幅高频密集的特征性电生理改变。穿出STN核后消失,由此可以确定STN的功能靶点并规划Medtronic3387电极前端置入点。3.OTMRI融合CT的Framelink 5.0的应用,术中STN核清晰可见,三维解剖重建解剖靶点X,Y,Z轴坐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