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食管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在二尖瓣手术中应用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超声医学暨国际心血管影像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z119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一种新型经食管三维超声在二尖瓣手术中应用。包括术前对二尖瓣功能详细评价和断和术后对手术即刻效果的评价。方法:在手术室麻醉状态下,采用Philips公司新近推出的新型经食管三维矩阵探头(X7—2T),对19例二尖瓣病变患者,在术前、术后即刻分别进行超声检查。先进行常规二维扫查,再启动实时三维成像。结果:l9例患者,其中男性10例,女性9例,接受二尖瓣机械瓣置换术16例,二尖瓣成形术3例。经食管实时三维超声可在瞬间采集三维图像,不受呼吸和心电图影响,完全实时,不需图像重建。结论:新型经食管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可全面评价二尖瓣手术的术前病变和术后即刻效果,克服了以往三维重建对呼吸和心电门控的限制,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实时三维,瞬间获得,即刻进行分析。缩短了图像采集时间,大大提高诊断效率,实现与外科医师在台上及时交流。为手术方案的选择及疗效评价提供重要信息,预计在未来应用更为广泛。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食管癌综合治疗后纵隔淋巴结转移立体定向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价值。方法:46例食管癌患者治疗后2~55个月发生纵隔淋巴结转移,手术前放疗16例,手术后放疗31例,配合化疗35例,其中手术前后接受过放疗的33例患者纵隔淋巴结再转移单纯行立体定向三维适形放射治疗(2例手术前放疗而手术后未行放射治疗),另13例未接受过放疗的患者纵隔淋巴结转移采用立体定向三维适形放射治疗配合化疗,与同期本院21例纵
目的:探讨不能手术的原发件大肝癌采用伽玛刀联合介入治疗的近期疗效。方法:本组15例病人,男性12例,女性3例,年龄最小29岁,最大69岁,中位年龄54岁,检查肿瘤标志物AFP均显著高于正常,经腹部B超、增强CT或MRI检查发现肝脏弥漫性大病灶,直径最大约16cm,最小约8cm,平均12.6cm,11例有明确的病群诊断,4例结合病史.诊断原发性大肝癌,其中有3例发现有门静脉癌栓生成。15例患者均末发
随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临床应用,伽玛刀治疗恶性肿瘤所致的上腔静脉综合症的临床疗效受到重视。某院对收治的10例患者采取伽玛刀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指出,伽玛刀是治疗恶性肿瘤致上腔静脉综合征的安全而有效的手段之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目的:探讨体部伽玛刀治疗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癌的近期疗效。方法:采用立体定向伽玛射线全身治疗系统(OUR-QGD)即体部伽玛刀治疗65例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癌患者,根据肿瘤的位置、大小、治疗目的及患者的身体状况制定治疗计划,采用50%等剂量曲线,分割处方剂量320~400cGy,每日治疗1次,5次/周,共治疗10~12次,周边照射总剂量3840~4000cGy。结果:治疗前腹痛及腰背部疼痛58例,28例患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剂量学数据,需要精细测量组织最大剂量比(TMR)、总散射因子(St)、离轴比(OAR)。本文介绍立体放射治疗剂量测量方法和剂量计算。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通过射线聚焦,将肿瘤设为靶点进行照射,可致死性地摧毁靶点内的肿瘤组织,或通过高能量射线在肿瘤靶区内形成放射量的积累,逐渐达到肿瘤组织的致死量,杀死病变组织,以达到外科手术切除或损毁肿瘤的效果。文章介绍了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流程,从定位精度的要求及试验方法等方面,就保证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质量的相关措施进行了综述。
本文从血液透析充分性的概念、透析不充分的危害、透析充分性的评价标准等方面对血液透析的充分性的新认识进行了介绍。
目的:从基因水平上进一步验证TNFα和TNFβ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在IgA肾病及健康对照组中的分布、分析IgA肾病患者临床特征及相关指标与TNFα和TNFβ基因多态性的关系,了解内蒙古地区汉族TNFα和TNFβ基因多态性是否与IgA肾病各种病理类型及预后有关,试图探讨IgA肾病发病的易感因素及其预后的影响因素,更好的指导临床治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及生存质量。方法:IgA肾病组:在我院就诊的IgA肾
目的:服用含广防己和厚朴的中草药减肥治疗后,出现进行性肾损害,后发现是含马兜铃酸成分所致肾毒性,称为“马兜铃酸肾病”(atisto-lochic acid nephropathy,AAN)。黄芪防己汤是临床利尿消肿常用方剂,且临床效果明显,本实验观察黄芪与广防己配伍后,广防己毒性的改变状况。方法: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广防己模型组、黄茂防己组(按比例分三组)分别为复方A组(5:4)、复方B
选择41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检测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mellitus,T2DM)患者外源性血浆凝血因子Ⅶ(FactorⅦ,FⅦ)和内源性血浆凝血因子Ⅷ(FactorⅧ,FⅧ)的水平,探讨其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Diabetic Macroangiopamy,DMAP)的关系,为监测DMAP的发生和将来可能针对此环节实施的预防措施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研究结果:1.T2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