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吉林省梅河口地区(东经125°-126°,北纬42°-43°)秋季降水频繁,且入冬后气温低,使得收获时水稻含水量偏高,导致种子水分不符合生产质量标准,因此需进行烘干处理,而由于吉林省冬季稻种烘干注意事项较多,相关环节繁琐,稻种的烘干缺乏相应低气温条件下烘干的实际经验及系统总结,出现烘干水分过低,芽率未符合国家标准(GB4404.1—2008)的情况。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本课题组近三年来使用多种不同燃料方式、不同排粮方式烘干塔,从中摸索出一定经验,希望为稻种烘干提供一定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本文从收获后的稻种(以下称为原种)的原始水分、烘干时的种温、烘干时的外界气温、烘干的水分、芽率、稻种不同收获时间烘干差异等几个方面阐述吉林省入冬后稻种烘干问题,拟解决烘干原种初始水分多少适宜烘干、烘干时种子温度应控制到多少,烘干时外界最低气温达到多少可以烘干,烘干水分多少适宜出料等问题,为吉林省冬季稻种烘干提供技术支持。试验结果如下:在吉林省冬季外界气温不低于-21℃时,入料原种水分在18%以下,种子温度不高于32℃时,可以对稻种一次烘干降水成型,能有效降低稻种一到两个百分点水分,且芽率符合种子生产的质量标准。种子烘干后十天,扦样样品水分平均下降0.6,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烘干后排粮时,稻种带有一定温度,而外界气温低于稻种温度,发生液化现象,即结露现象,而随着转移到库房存放时间的增长,稻种表面水分散去,结露现象消失,因此出现烘干后十天比烘干时水分要低,所以烘干排粮时出现略高于国家标准水分的情况应可以判定为水分合格。当烘干塔内种温恒定在一定范围内(即不人为调整时),外界温度高低直接影响降水程度,外界温度越低抵消烘干塔内种温程度越大。烘干时应密切关注水分的变化与烘干塔内的种温变化,降水过程比较明显时,降低种温和提高排粮速度,降水过程不明显时,可以在种温不超过种温上限内适当提高温度和降低排粮速度。排粮速度不应该低于200转,防止造成排粮速度过慢,发生稻种在塔内相对滞留的情况对芽率造成损伤。对烘干稻种质量未符合国家标准的因素有两点,一是入塔的原种初始水分高于18%,二是脱粒期间遭遇低温冻害,都会直接影响种子的生活力,进而影响烘干后种子芽率。建议种业一方面拓宽原种繁育基地,从过去的建立以种业为圆心向周边农户签订扩繁协议,到现在选择温度条件好,雨水较少的地区建立基地;另一方面在种子收获后,立即采取降水烘干等措施,保证种子水分达标。首先应了解烘干地区未来七天的天气预报,做好计划工作,其次如果烘干量大,应如数调配到烘干塔,使之在短时间之内烘干完毕,避免低温雪天,尽量减少烘干次数,同一个品种不要烘烘停停,应做到连续性。最后烘干实际操作上,塔内温度,即往烘干塔内吹入的热风不应高于32℃,避免温度过高影响种子的活力,测定水分要勤,防止水分过低,没有排粮,过高又没有降低拨粮叉转数的情况。稻种烘干最应该关注的就是其原始水分和脱粒时间,极其脱粒时天气变化,因为如果脱粒时遇到极端低温,加之稻种水分又高,会影响稻种的芽率,从而降低种子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