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羊角钮钟是古代中国西南地区青铜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器物,是一种古老而极富地方特色的民族乐器和礼器.根据已知出土数据,它兴起于战国至西汉初叶,东汉即逐渐消亡,它的发现仅限于南方地区,也未见于历代金石著录,广西考古学家蒋庭瑜研究员考其形式将之命名为"羊角钮钟"并获得学术界的认可.因此,对羊角钮钟的考察和研究有助于认知岭南、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在迈向方国文明时期的独特的礼乐器和礼乐文化.在本文笔者就羊角钮钟与同时期出土礼乐器进行综合考证研究,论述羊角钮钟与其他古代广西瓯骆族礼乐器的相互关系,及其历史地位.分析表明了越式甬钟和羊角钮钟的继承与发展关系,同时也在我国奴隶制社会里,钟鼎是代表一定等级身份的标志,而羊角钮钟、铜鼓亦是如此,说明岭南地区在春秋战国时期已是地道的阶级社会。而羊角钮钟与铜鼓的共同组成的铜鼓乐则是广西地区礼乐文化发展的标志之一,它表明,羊角钮钟与铜鼓乐不是民间音乐,而是贵族的庙堂音乐,它只能用于贵族统治阶级的祭祀和庆典,也是当地统治者身份和地位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