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以"精准扶贫"为背景,对当前在校的全日制建档和非建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数据结果进行分析和对比研究,进而探索有针对性的心理扶贫策略,为提高建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及其精神扶贫提供理论指导依据,为他们今后能够顺利成才、更好为社会服务奠定良好的心理根基。方法 SCL-90、UPI及自己编制的结构式问卷进行随机抽样调查。采用微信"乐调查"平台设计网络电子调查问卷生成链接地址,对我国东西部三所本科院校及三所高职院校的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用SPSS 22.0软件对心理健康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建档大学生在UPI问卷A类、B类心理不健康检出比例分别为16.8%、25.8%,二者均高于非建档大学生在UPI问卷A类、B类心理不健康检出比例的13.4%、19.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2.在SCL-90量表中得出,建档大学生的心理不健康检出比例为15.8%,显著高于非建档大学生的心理不健康检出比例的11.1%,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P <0.05)。3建档独生大学生在SCL-90量表中的强迫症状、偏执症状、焦虑症状、抑郁症状、精神病性症状的因子得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大学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建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相对较低,其中建档独生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更差,应重视对建档大学生尤其是建档独生大学生的心理扶贫和心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