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近年来,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SSCs)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1].其中,对电极是DSSCs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题组通过简单的固态高温热解的方法,一步合成了具有高结晶度的石墨化碳/碳化三铁复合材料(GC/Fe3C).
【机 构】
:
功能无机材料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黑龙江大学,哈尔滨,15008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SSCs)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1].其中,对电极是DSSCs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题组通过简单的固态高温热解的方法,一步合成了具有高结晶度的石墨化碳/碳化三铁复合材料(GC/Fe3C).
其他文献
本文对国际化进程对电力需求的作用机制进行分析,总结了中国国际化与用电量之间的发展规律.寻找了描述国际化进程的三个经济衡量指标,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模型对三个衡量指标描述国际化进程的有效性进行校验,提出利用港澳台及外商就业人数占城镇就业人数比重作为国际化指标与电力需求相关性最高的观点,并据此构建了中国国际化率与人均用电量的关系模型.
根据工信部2012年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到2015年,动力电池模块比能量达到150瓦时/公斤以上,相应的单体电芯的能量密度至少在180瓦时/公斤以上.
尖晶石型Li4Ti5O12是一种"零应变"电极材料,循环性能好、安全性能高[1],是一种极具潜力的动力型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提高Li4Ti5O12的离子和电子电导率,改善其倍率性能,是该材料要解决的主要问题[2].
金属硫化物在能源转换,能源储存,电子以及发光领域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储存能量方面,作为锂离子电池的电极材料,2D纳米结构的金属硫化物可以增强的活性材料和电解质之间的有效相互作用,并且缩短电荷载流子的扩散长度,因而具有优异的电化学性能.铁硫化物,由于其成本低廉、资源丰富,已被用于在锂电池电极材料上,但其电极反应过程中生成的多硫化物的溶解及迁移会导致材料的损失及差的循环性能[3][4].
随着电动汽车的发展,高功率型动力锂离子电池成为研究的热点.尖晶石型Li4Ti5O12是一种"零应变"电极材料,循环性能好、安全性能高[1],但其离子、电子电导电率低,导致大电流充放电时倍率性能差,容量衰减速度快[2],应用受到限制.
目前商业化的锂电池所用的负极材料为石墨,随着科技的发展及日益严重的能源危机,锂电池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而石墨因其较低的质量比容量(372mAh/g)和较低的电位平台,极大的限制了锂电池的应用.目前正在研究的可替代材料中,锡基材料因其较高的质量比容量(994mAh/g)和合适的充放电平台而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近年来,随着锂离子电池技术的发展,动力锂离子电池(LiFePO4/C)的应用技术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但安全性能仍是阻碍其发展的最大技术瓶颈.石墨负极作为锂离子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电池热失控后,其燃烧反应产物对全电池的影响至关重要,为研究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前的荷电状态对热失控后燃烧产物的影响,我们调整荷电状态(State of Charge,SOC)分别到0%、50%、100%,洗去电极表面残余电解液
与普通的二次电池相比,锂离子电池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因此在手机、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等移动电器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然而,目前的锂离子电池技术并不能满足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的发展要求,需进一步提高其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
自Wright课题组[1]发现聚氧乙烯-碱金属盐复合体系在室温下具有离子导电性以来,锂离子电池用聚合物固态电解质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2].研究普遍认为锂离子的迁移与聚合物链段的运动有关[3],锂离子的传输主要存在于无定形区[4].
太阳能电池产业发展趋势包括提高电池光电转换效率和实现晶体硅的薄片化.当前获得减反射绒面的湿法刻蚀工艺需要对晶体硅片进行双面刻蚀,从而增加了不必要的硅材厚度损失与碎片率[1].同时,晶体硅的薄片化增加了表面少子复合效应,因此对丝网印刷制铝背场的背表面钝化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背表绒面化不利于背钝化的实现[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