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选的大气低频振荡机制-柯氏参数(f)对纬度变化

来源 :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ld2006_ldc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锥体振荡为模型、研究气压梯度力、柯氏力、重力、浮力共同作用下大气单位气团的无摩擦东西振荡,结果表明纬度愈高(低),振荡频率愈高(低);40-70天振荡周期主要发生在低纬度,10天-20天振荡周期主要发生在中纬度,10天以下振荡主要发生在高纬度.这种低频振荡可以沿大圆边沿传播.另外静力平衡振荡周期随大气层结稳定度变化,一般变化范围在4-100分钟之间,属于高频部分.
其他文献
选取太湖上游丘陵山区的天目潮流域新开发茶园与原用地类型——次生马尾松林开展对比研究,布设了15×4m2的径流小区,于2011年雨季进行了自然降雨条件下的原位径流试验,分析茶园与次生马尾松林坡面氮素流失特征,探讨茶园开发对坡面氮素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1、茶园与次生马尾松林坡面径流TN浓度相对较高,但坡面产流相对较少,坡面氮素流失量也相对较少.茶园与次生马尾松林坡面径流系数仅分别为3.7%、0.8%
西雅图市自1995年起,努力创造充满活力、安全和健康的城市社区,形成了较为完善成熟的社区规划编制实施机制,其规划编制通过市政府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与公众在制度框架中自下而上的自主行动共同完成,规划内容包含社区建设与社区管理多方面;规划实施阶段通过重新调整行政架构,加强公众参与,并创新性地提出了资金引导规划实施的多种方式,强化了规划的实施效力,成为社区规划实施机制中的典范。在此基础上,作者对比了我国面
城市格局的改变可进一步影响到生态系统内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进而影响植物生产力.本文通过NOAA-AVHRR遥感数据,利用CASA模型,计算1981~2000年华东地区耕地、森林和草地三种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NPP).利用MSS和TM遥感数据,解译1981年和2000年两期土地利用现状图.通过GIS叠加分析,计算三种生态系统的相对碳效率.通过缓冲区分析和指数回归分析,计算城市建设用地对耕地、森林
运用德国可持续建筑协会(DGNB)提出的可持续建筑评估技术体系,从建筑原材料出发科学地计算了不同结构住房的碳排放因子。住房建筑碳排放主要包括生产建造阶段碳排放和使用维修阶段碳排放。住房使用阶段的碳排放,因家庭活动的不同而不同;而建材使用产生的碳排放只与住房的建筑结构有关,可称为固定碳排放。因此,本文在综合分析我国主要结构的住房建材使用量、各种类型建材的排放因子的基础上,对我国各类住房单位面积碳排放
选择汾河流域不同位置可以代表汾河全流域气侯特征的10个气象观测站,利用各站1958~2008年逐年月平均气温,月平均最高、最低气温资料,通过趋势系数法分析了汾河流域全年和不同季节最高、最低气温的长期变化趋势和变化程度,年代际变化特征,并与平均温度比较;利用累积距平益线和Mann-Kendall分析法讨论了极端气温的突变.结果显示:在近50年,全年的平均温度、平均最高温度和平均最低温度都呈明显上升趋
作为太原、晋中两大工业城市重要水源涵养地、供水区和生态屏障的汾河上游,在整个流域20多年来的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与矿产资源大开发背景影响下,已经呈现出严重的水危机,并表现为水质型缺水和水量型缺水共存且彼此促进的特点。水环境恶化使得水土流失、植被破坏、生物多样性锐减、环境污染、水源枯竭、频繁干旱、风沙等自然灾害频发,汾河上游已经成为全省可持续发展能力最低和贫困人口分布最集中的区域之一。汾河上游的水危机
通过对浑善达克沙地东部滦河及其支流、大水诺尔地区、西拉木伦河源头及其上游流域地下水、泉水、河水和湖泊水的温度、pH值、电势(EP)、电导率(EC)、溶解性总固体(TDS)和盐度等物理化学参数及碱度和主要阴阳离子浓度的测定,并利用TDS EC、EP-pH和TA-TC比值对实验结果进行了验证,初步探讨了浑善达克沙地地下水化学特征及其补给关系.pH值、TDS、盐度和碱度测量结果显示,该地区泉水、河水、湖
降雨入渗补给是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研究降雨入渗补给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具有很重要的实用价值,尤其是在水资源评价方面。本文通过对交叉相关法(cross-correlation)的介绍,以北京怀柔应急备用地下水源地(地下水埋深大、包气带厚)附近的顺义河南村北河边观测井和顺义气象站点为例,详细阐述了地下水对降雨的响应过程,计算得出降雨入渗补给的时滞时间,这对水资源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利用1961-2008年河北省夏季降水资料,详细分析了48a来河北省夏季降水量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河北省48a的夏季降水量年际变化大,整体呈现出下降趋势,并且降水量偏少的年份逐渐增多.MK的突变检验表明,研究区的夏季降水量的突变时间大致是在80年代中后期,从80年代初开始河北省夏季降水量呈下降趋势,且年际变化较大,大致在2003年以后这种下降趋势异常显著.副高对河北省夏季降水的影响研究表明6月副高对
利用NCEP资料和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造成2009年9月6-20日河南省北中部地区长达15天的连阴雨天气成因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hPa高空急流的出现并且维持,南亚高压的偏东偏北,副热带高压的偏西偏北,以及边界层的东北风(或偏东风),是造成此次长连阴雨天气的主要影响系统;200hPa东亚西风急流的正异常与对流层中上层(300hPa)的暖异常在动力关系上相互匹配;同时,连阴雨的发生在500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