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京西古村落,六郎庄村承载了北京近郊、尤其海淀地区独特的区域文化与传统民俗,所以如果能够对六郎庄村进行有效的保护,这对京西地区文化的传承与传播是极为有利的.但是在实地考察中,六郎庄村当地的区级文保单位破坏极为严重,对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十分不利。在这一点上,开发商以及政府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于开发商,在拆迁过程中是否落实相关规范值得商榷,于政府,尽管已经制定过相关的保护与发展规划,但在实施过程中与实际脱节,更多的是集中于空谈或纸上谈兵;在拆迁过程中文保单位缺乏对当地的监管,对文保单位连标志牌都不曾设立;此外,对当地的居民也缺乏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教育与宣传,使得当地居民(特指原住)尽管拥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却不知应当如何更好的保护与利用。而对于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在当地拆迁方案的规划当中,其原计划的设想是以“整村搬迁——拆迁重建——回迁”为构想的。这个方案明显过于乐观,实际上无法确保一定能控制迁移人口的流向。这种拆迁回迁模式隔绝了原住民与居住地的联系,同时也切断了精神文明与其生存发展的土壤的纽带,至于日后回迁能够恢复到什么样的程度,只能留待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