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金融风险与防范的一些思考

来源 :上海市公共关系协会,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上海市金融服务业联合会,中国金融信息中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k_w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融风险与防范是金融业的头等大事,也是金融改革创新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当金融从业者讨论这个话题的时候,大多数情况下是从金融业合规运作、有序发展的角度来研究的。防范与应对各种外部因素带来的负面影响,最终的落脚点是提高金融业运行水平,促进金融业稳健发展。金融机构应强化社会责任意识,重视自身业务行为对公共安全的影响,进一步树立负责任的企业社会形象。
其他文献
本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和空间分析方法对中国281 个城市2003‐2012 年的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空间结构和空间关联性进行了实证性分析。研究表明在空间结构方面,我国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空间结构具有“粘性”特点,主要表现在全要素生产率呈现集聚的空间分布结构,TFP 显著提高的城市集中分布在我国南部、东部一带,效率改进和效率下降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中部、西部和北部,并且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呈现了明显的路径依赖分布
城市化和城市安全都要放在中国的大局上来讲,要讲总体的安全。如果这些城市的结构、规模做好了,才能把社会服务做好,提供社会服务是城市安全最有效的保障。
互联网时代,危机公关仍是永恒的热点。互联网时代的危机,具有信息裂变化、受众情绪化、危机次生化三大特点。这一方面为危机公关运营提供了更大的发挥空间,另一方面也对危机公关技术提出了更高的操作要求。公共关系界需要在信息生态改善、运营理念优化、技术手段改进、应对策略多元、多方利益平衡、思维方式系统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升级,以全程、全息、全局的视角,将危机公关处理水平提升到全新的高度。
探讨了应对危机必须要真诚,领导干部要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善于利用网络了解民意,解疑释惑,否则就不能开展工作。
探讨了政府对舆情的回应,一方面要加强对互联网的管理力度,另一方面政府在积极地借助互联网舆论来倾听民意,来解决转型期社会治理中存在的种种问题。
用大数据把权利清单列出来,分析每一个政府部门,他们的文本、他们的政策是否超越了这个权利清单。如果能够坚持数据真实性的原则,利用好大数据,就可以从舆情走到行业,可以做到更精准、更精确、更精妙的舆论和社会的调控。
政府必须承担应对特大公共安全事件的全面责任,这类事件涉及的民众多,危害的程度大,社会的影响大,而民众靠自己的力量又难以有效地抵御,极容易引发社会的恐慌和社会秩序的混乱,必须由政府广泛动员社会力量,采取应急措施,努力将损失降到最小。
面对不断发生的公共安全事故,我国非常重视从这些事故当中汲取经验教训,也非常重视从法治的高度,以法治的思维和法治的方式去加以预防和管控,对进入互联网的传统行业,要加强网络安全防范工作的指导,建立网络风险评估机制。对重点企业,要重视安全防范的顶层设计和规划,建立专业化的信息咨询和服务体系。
本文要研究的是和平时期的城市安全问题、公共安全问题。而和平时期的城市公共安全,总体上还是属于非传统安全领域的研究范畴。这个范畴涵盖了许多领域,涉及城市居民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涉及负责城市运营的所有部门,涉及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涉及立法、执法、宣传教育、风险评估、应急机制等一整套的机制和体系。城市公共安全的质量和水平如何,不仅反映一个城市自身的管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同时也反映了这个城市的形象和对
建设韧性城市确保公共安全,上海市委提出要确保上海城市的安全,生产安全,公共安全.这些安全靠什么来支撑,靠什么来保障?就是要切实加强应急准备,就是要建设韧性城市.城市是经济社会活动最集中的地方.城市规模越大,面临的风险也就越大.所以现在全球的趋势已经从应急管理转向以风险管理为主导,经济风险、环境风险、社会风险还有科技风险.面对上海城市公共安全问题,必须要有四大核心技术:风险评估与预防,监测预测预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