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大城市逐步跨入后工业时代,出现建设用地紧张与土地集约化发展的趋势。随着旧城改造市场的逐步形成,土地二次开发的投资价值日益凸显,市场资本已经成为当下推动我国城市更新的主要力量。现实的问题是,市场经济体制下出于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的目的,高强度、大规模的拆除重建已经成为市场主体主导城市更新的首选模式。在这样的背景下,城市基础设施面临巨大压力、生态环境亟待有效保护、已经稳定的社区邻里网络面临破坏重构、中低收入租户面临丧失生存空间的危险。实质上,城市更新活动已经从传统意义上的空间改造转向多元参与主体的权益博弈;地方政府已经从城市空间资源的管理者、经营者转向土地二次开发红利的协调者,并通过政策制度的设计维持城市更新的公平与效率。基于此,如何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保持城市更新活动可持续进行的同时,控制更新强度、保障多元主体利益是本文着重要讨论并解答的问题。笔者以深圳旧工业区更新活动的实施模式作为切入点,结合国外PPP模式在城市更新领域的实践经验,探讨政府通过有限的公共财政和创新政策撬动私人资金注入到非拆除重建类更新领域实现推动城市综合效益最大化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