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认同和共情只促进对无辜HIV患者的亲社会行为

来源 :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tmas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艾滋病具有强烈的社会污名,并经常被认为是从事消极行为(不道德的性行为或滥用药物)应得的惩罚。 道德认同和共情是促进亲社会行为的两个重要因素。 但少有研究关注当受助者是HIV 患者时它们的积极效应是否仍然存在,尤其是考虑到HIV 患者是否为感染 HIV 负责时。
其他文献
语言作为个体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因素,对个体其他领域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婴幼儿时期作为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阶段,越来越受到研究者们的关注。交互作用理论认为语言的习得受到生理成熟和语言环境的共同影响。
为了提高幼儿的食物安全意识,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公益广告在设计中加入了流行的卡通形象以吸引幼儿注意。但是,这种以卡通形象为主人公的公益广告,是否确实比传统真人讲解更能提高幼儿对陌生食物的警觉呢?对于这一问题,目前还缺少相关实证研究的证据。
随着全面开放二胎政策的落地,生育数量是否影响孩子的智力和成就逐渐受到关注。先前研究表明,独生子女的工作记忆强于非独生子女,并有更高水平的学业成就。有研究者认为,独生子女有着先天的生育优势,带来更高的智力和成就;也有研究者认为,独生子女得益于父母倾注了更多的情感和物质资源。
小学阶段所获得的学业成就对于学生未来的学业发展起着关键作用。学业成就会对学生的学校适应产生极大的影响。好成绩会促进学生的学校投入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数量表征能力是个体最基本的数认知能力,数量表征能力是指个体在头脑中对数量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操作的过程。儿童数量表征能力与其后续的数学能力具有紧密的联系,深入探讨数量表征能力与数学能力的关系机制,可以为提出针对性的教育方案提供理论指导。
在睡眠与心理健康与发展的研究中,常使用睡眠剥夺这种极端实验操纵手段,或者以严重睡眠障碍的个体为研究对象,来考察其对记忆、学习的影响。而大部分个体日常睡眠并不会出现严重的剥夺或障碍。
根据Erikson 的发展理论,由于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兴趣和关注点有所不同,个体对生活满意度的评价也是不同的。作为生命的基础阶段,儿童对生活的认知评价和判断对儿童的心理社会适应有很大的影响。
阅读成绩是阅读素养的直接体现,在语文教学中阅读素养的培养一直是基础培养的重要内容之一。另外,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知识的萌芽时期,也是人生阅读素养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不仅有助于提高语文学科学习,而且对其它学科知识的学习也至关重要。
依恋的控制系统模型描述了成人依恋系统的工作方式,该模型指出,当个体感知到威胁时,依恋对象的可得与反应性决定了依恋安全感的获得;而当依恋对象不在身边时,个体可以通过内部表征的方式通达依恋对象的可得与反应性,获得依恋安全感。
概念隐喻理论认为,隐喻是人们借助具体的、有形的始源域概念来表达抽象的、无形的目标域概念,从而实现抽象思维,而道德概念隐喻则是人们借助具体概念去理解抽象的道德概念。然而,以往研究发现,道德概念隐喻映射的方向性是存在争议的,主要有三种观点:(1)隐喻隐射是单向的,只能从始源域向目标域映射;(2)隐喻映射是双向的,隐喻映射可以从始源域映射到目标域,也可以从目标域映射到始源域;(3)隐喻映射是不平衡的,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