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参的繁育基础研究始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在二十世纪50 年代开始进行刺参人工育苗研究,于二十世纪80 年代初步建立了刺参人工育苗技术。进入本世纪以来,我国刺参养殖规模迅速扩大,对刺参苗种的需求大幅增加,特别是近十年苗种繁育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自2003 年至2013年,苗种量从57 亿增至738 亿头,放养面积由47244 公顷增至214945 公顷,养殖产量由34100 吨增至193705 吨,极大推进了养殖业的发展。刺参人工控温促熟技术逐渐成熟,有效提前了亲参的成熟期,提高了苗种规格;浮游期代用饵料已能完全代替鲜活单胞藻饵料,同时单胞藻饵料的专业化培养与市场化供用,为苗种培育提供了重要保障;稚幼参饵料投喂技术、密度控制技术、病害诊断与控制技术的不断完善,提高了稚幼参成活率和单位水体出苗量;科学的过程管理、机械化设备的应用等加速了产业的发展。在刺参繁殖生物学的基础研究方面,包括性腺发育和胚胎发育过程的形态学和行为学的观察;环境因子如盐度、温度、饵料和光照等对浮游幼虫生长存活及变态附着的影响等。近年,刺参池塘和网箱生态育苗技术研究的开展,降低了苗种中间培育成本,生产出适应能力更强的苗种,为刺参苗种繁育提供了新的途径。良种选育、种质改良以及生理机制研究和相关分子生物技术应用,为可持续的苗种和养殖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也应当认识到目前我国刺参苗种繁育也存在一系列问题,如:1)大规格健康苗种的需求,生长慢、成活率低、抗逆性差的问题;2)滥用抗生素等药物,导致耐药性、药物残留和环境污染问题;3)基础研究与生产活动相脱节,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没有得到及时有效解决;4)刺参营养学相关研究和有效的配合饲料等问题;5)苗种生产中设施设备工程化问题等等。上述问题的存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苗种繁育和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强产学研结合,切实做好科研、示范、生产、管理等各个环节,确保海参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