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综述了遥感技术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的必要性,在区域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城市规划等方面的作用,提出了西部大开发中发挥遥感技术作用的建议。
【机 构】
:
铁道部专业设计院,北京 100020
【出 处】
:
2005遥感科技论坛暨中国遥感应用协会2005年年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综述了遥感技术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的必要性,在区域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城市规划等方面的作用,提出了西部大开发中发挥遥感技术作用的建议。
其他文献
水信息学通过利用模型模拟和现代信息技术来解决水文、水力学以及水环境中的问题,从而为水资源水环境综合管理提供决策支持。本文简述了水信息学的概念、研究内容及其在流域洪水管理、水资源优化调度、水工程生态保护等领域中的应用进展,讨论了水信息学中的关键技术,并提出了今后发展的方向。
陕西省引红济石调水工程是该省南水北调的西线工程,为省级重点工程。由于工程区地质构造较为复杂、第四系覆盖层深厚,常规的技术手段难以及时查明其工程地质问题。运用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和INTERNET等高新技术,采用DEM、先进的物理模型、数据融合、彩色合成、线性增强、比值变换、主成分变换、反差增强、空间滤波、SAR图像与多光谱图像复合处理等多种处理技术和方法
对基于遥感图像建立的悬浮物遥感反演模型,以往大多使用图像某个波段或波段组合的反射率值进行反演,也有使用辐亮度值甚至灰度值来建立模型的,但缺少对不同图像处理方法和不同图像值之间的比较分析。本文在确立太湖水体的最佳悬浮物反演因子和模型的基础上,比较了图像灰度值、辐亮度和反射率反演结果的差异,分析了不同大气校正方法、不同图像处理方法(包括采样方法、图像变换方法等)对估算悬浮物浓度的影响。最后,根据模型的
为研究不同波段宽度遥感数据对监测水体叶绿素a含量的影响,以太湖水体实测高光谱遥感反射率数据为基础,分析计算不同波段宽度下遥感反射率的归一化值与叶绿素a浓度之间的相关系数。随着波段宽度在75.93 nm范围内不断递增,最大相关系数逐渐减小,最大正相关波段向长波方向移动,最大负相关波段向短波方向移动。而波段宽度在31.6 nm范围内变化时,最大正相关波段和最大负相关波段都会保持相对稳定。通过对不同波段
采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上海市城区绿地和温度场分布现状,以及绿地对周边温度场的影响,指出了中巴资源一号卫星热红外通道的热场等值线图能精确细致地反映热场的分布状况。通过选取相对独立的绿地缓冲分析区域,研究温度场中低温百分比和绿地面积的关系,建立和给出绿地对温度场影响距离的拟合公式,从而得出绿地对温度场的影响规律。
本文基于城市规划的理论,利用“数字城市”提供的项目开发和实现平台,以北海市城建档案馆为例探讨研究、开发和建立城建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有效途径。通过北海市城建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目标、背景、特色、系统技术选型和方案,阐述城建档案管理信息系统与城市规划管理系统接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本文介绍了遥感技术的发展趋势,初步探讨了遥感三维模型在冰川消退模型中的应用,阐述了DEM的生成和在正射卫星影像中的应用,最后采用唐古拉山脉冰川区的一条冰川建立三维立体模型,并解译冰川退缩的距离,冰川上升的高度,采用Virtual GIS模块模拟飞行演示并录制AVI动画文件。
在RS与GIS支持下,以CBERS和Landsat TM数据为主要信息源,辅以SPOT、ETM、MODIS等卫星数据,利用不同波段的组合图像,解译东北三省近十年城市环境变化农田、林地、草地、湿地资源及城市等环境要素变化,建立环境分析信息系统。采用栅格数据与矢量数据相结合、多源与多时相数据相结合、多种信息提取方法相结合、遥感数据与生态环境基础数据相结合。建立东北三省主要城市环境分析信息系统,以宏观、
青海省主要地质灾种有崩(塌)滑(坡)流(泥石流)、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等,它们的分布与发育强度具明显地域性,发生时间上具叠加性与同期性,发育时间上具相似性和群集性,危害程度具不统一性等特点;以单项灾种为基础,以综合考虑主导灾种及伴生、次要灾种为原则把全省主要地质灾害划分为柴达木—共和土地荒漠化灾害区,青海东部水土流失、崩、滑、流灾害区,祁连山—土尔根大坂山冻融灾害区和青南高原冻融、荒漠化、水土流失灾害
本文以SPOT卫星在2003年2月24日新疆巴楚—伽师地震发生前、后获取的10 m分辨率的卫星遥感图像为数据源,采用了一种新的灰度匹配办法,突出地震引起的图像灰度差异,完成震害的变化检测。经与震害地面调查的详细数据对照,初步建立了震害评估的概率模型,以发生概率的最大值确定各点的地震烈度,生成了这次地震的等震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