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方之冠”桂枝汤汤证议

来源 :第七届全国中医文献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ong_s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几千年的实践证明,桂枝汤的功用既可调和营卫,又能燮理阴阳.因且有解表和里的功效,故可用于营卫失调,营卫不足以及阴阳违和等所导致的很多病证.但大多数出版物中只强调桂枝汤解表的一面,忽视了更重要的和里的功用,并产生了桂枝汤仅能用于外感表证的错觉,制约了本方对诸多里证的运用.作者将对此方的理解,结合多年的临床实践,总结掌握的效用,扩大的治疗范围,作几点突破性的议论.
其他文献
对中医药文献的研究,是伴随着中医学二千多年的发展,历代人一直以艰辛地进行着.尤其汉代以后,历经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至宋代,中医药文献的研究曾出现过对学术发展有许多重大影响的成果.至近代,作为一个学科,中医文献学经过几个人的努力,日榛成熟和丰富.本文予以介绍.
"猩红热"病在中国流行大约有二百余年的历史了,近代则是该病流行最猖獗的时期,医籍史书对它有过详细记载.如今,猩红热已属于一种可治、轻较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而在上个世纪上半叶,人们一提起"猩红热"便会谈虎色变,以其病情危重、致死率高成为当时一种可怕的传染病.我国中医界人士奋起迎战,从面对该病不知所措到逐步认识疾病本质,并且创造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诊疗方法及预防措施,曾挽救了无数人民的生命,在近代疾病防治
本文首先介绍了近代中国医学史中卫生检疫机构的设置情况与中医防治传染病的贡献,重点介绍了中医药在1917年鼠疫流行中中医药所发挥的作用.然后介绍了历代对伤寒温病、温疫病因病机的认识,以及中医对鼠疫、天花、霍乱等烈性传染病的防治等.
程国彭先生认为:九种心痛曰气、血、热、寒、饮、食、虚、虫、疰,当分而治之.世所云"诸痛为实,痛无补法",则很不全面.患者如果属实痛,则不可用补.若痛属寒实,则治以温剂,诚如朱震亨所说"温即是补".证属虚痛,则必须补之.病属虚寒,则宜温补兼施.虚热为患,则于补剂之中酌加凉药.可见治痛无常法,医者当随证施治.
"痧症"是客观存在的疾病.至今在闽东、西、北山区一些地方尚可见到一些民间医生或老百姓,应用淬、辞、刺法治疗某些疾病,取得一定疗效.但是究竟"痧症"相当于现代医学中什么病,目前一时还难以解释清楚.不过近年来高盛华、胡锦泉同志曾报道在学习《痧症全书》后,试用痧毒理论和痧症方药治疗胆道术后残余结石、急性化脓性胆管炎中毒性休克、低位不全性肠梗阻,取得满意疗效,说明《痧症全书》对指导中医急重症理论及临床治验
《幼幼新书》中引书目近150种,其中医书139种,在书名中就能分辨出的小儿科专著近40种.在这150种医书中,现存于《全国中医图书联合目录》中的不足50种.从这几组数字中可以看到:1.远在宋代,《幼幼新书》编纂时的资料来源就已相当广泛,这也增加了对《幼幼新书》资料的可信度及作为早期中医儿科资料的集粹地位.2.大量在现代医书目录中已不能得见的医书,说明其已佚失,书中内容已成为中医古籍的重要佚文,对今
本文重点研究《伤寒论》这本中医古籍的影印宋本及由北京中医药大学刘渡舟教授主编的刘渡舟版本的整理情况.详细介绍了刘本的整理经过和对馆藏《伤寒论》的考察史实.
由于现代人生活节奏加快,工作中竞争激烈和精神压力加重,加之饮食失于调摄,引起高血脂、高血压等,这一切都加重了心脏负荷,使心血管疾病日益增多,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成为生命"杀手"之一.它的临床表现常以心律失常为特征,病人自觉心悸、惊惕不安,甚则不能自主,胸痹者如有胸痛持续不介,则更为严重,古有"旦发夕死""夕发旦死"之说,现代医学则称之为冠心病、心肌炎、心肌梗死、房室传导阻滞、房颤心律失常等,有时西医
本文宗旨是探讨关于哲学和医学的关系关系问题.比较说来,不管是在医学界还是在哲学界对这个问题的研究都还不是很多,但是无论是总结以往医学的成就和规律,还是探讨其未来的发展,都或多或少要不可避免地遇到它.众所周知,"不管自然科学家采取什么样的态度,他们还是得受哲学的支配",而任何自然科学都毫无例外地要受其同时期最先进的哲学思想的指导.因此,在整理和研究祖国医学基础理论的时候,探讨一下祖国医学理论体系的哲
学术界对中医学中流传的"医易同源"和"医源于易"之说颇有争议,但究其分岐的原因,许多是出于对"医"、"易"、"源"概念的不同理解.由概念上的混淆导致了论争的混乱.因此,笔者认为,首先应该对"医易同源"和"医源于易"说的含义作出明确的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