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育和医疗作为疾病预防与治疗的两翼,新形势下,没有体育与医疗并肩作战,医疗难挡慢性病蔓延之势。健康中国战略的提出,体医融合促健康、治未病的理念与健康服务模式迎来新的发展之机,目前,我国体医融合的开展仍处于初级探索阶段。本文通过文献资料与逻辑分析,梳理体医融合的相关文献,进一步明确体医融合的内涵,并对开展的困境进行分析,提出发展建议与策略,为体医融合的发展提供思路。我国体医融合源于我国古代运动促进健康与传统养生思想,也受近年来西方"运动是良医"的影响。"健康中国"建设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健康为中心",体医融合贯穿于疾病的预防、治疗与康复全过程,并以预慢病、治未病为核心,充分彰显运动促进健康的理念。相比最初的"医体结合"与"体医结合","体医融合"更加凸显治未病的理念。目前我国体医融合开展存在以下问题:1)体医融合的顶层制度缺失,政府主导不够:尤其在政府责任、部门协同配合、体医权利保障、义务划分等方面语焉不详。2)体医两界协同不够,理念、技术、场馆等资源的融合不足:体医两大系统内或系统间资源并没有进行有效整合,呈现管理模式、条块化、健康服务碎片化的状态,资源、信息、人才的传递与沟通机制不够健全。3)才人培养有待加强,培养质量有待验证:人才培养主要分为校内培养与校外培养,校内培养以体育院校与医学院校为主,目前仍存在医不懂体,体不懂医的问题,运动康复专业学生的培养还有待重视;校外培养主要是运动处方培训班、运动防护师的培训,参与者主要是社会体医两大部门工作者,存在学历低与学习的不系统性,学习效果有待验证。4)体医实践的开展处在初步探索阶段,具体开展实践模式有体育俱乐部模式、医院健康指导中心模式、社区体质监测中心模式、政府主导模式、跨界医保联用模式等,目前主要集中在大城市试点,区域开展尚不均衡,还未呈系统化、体系化开展。建议与对策:1)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地位,制定相关政策措施,明确的合作方针政策、明确体医融合的参与部门,制定合理的激励机制、责任机制、利益分配机制、评价机制、实施细则等;完善健康保障体系,为体医融合提供制度保障;2)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整合已有的人才资源,建立人才数据库,为体医融合的开展提供人力保障:整合运动康复、运动医学的毕业生、高校运动处方研发人才,合理引导人才合作、人才就业,为健康促进体系服务;3)建立一体化体医融合体系:疾病分为预防、治疗、康复的全过程,体医融合贯穿疾病整个周期,以医院为支撑,通过医生窗口开运动处方,宣传运动促进健康的思想,对慢性病人进行急性期的救治与康复,对于康复后期与疾病初期的病人,可往社区卫生中心与健身俱乐部转移,减轻医院负担;以社区卫生中心为依托,成立体医融合中心,宣传健康与运动知识,开展慢性病初期、后期的康复,以传统养生体育为主大力开展全民健身;以体育俱乐部为突破点,进行体质监测与健康评估,提供专业的运动健身、慢性病预防与康复服务,发扬健身俱乐部市场化的特点,大力宣传运动促进健康的思想。政府主导,医院、社区卫生中心、健身俱乐部、学校等签订人才、场馆合作协议,全面推进体医融合的开展。4)提高全民健身的科学性与安全性。鼓励开展几大慢性病如高血压、肥胖、骨质疏松、冠心病、脑梗死、肝硬化、糖尿病、恶性肿瘤等,针对不同人群、不同年龄、不同环境的运动处方研究,鼓励实证、实验研究,真正实现运动防病治病的计量化。对于大众健身,建立多样化智能运动处方库,通过手机APP,让想健身、喜锻炼的运动爱好者有技术指导。通过便携式智能穿戴设备的研究,促进健身者的健康数据监测,增加运动的安全性与有效性,促进全民科学健身的开展。这样医院、社区卫生中心、健身俱乐部建立大健康数据、人才大数据、运动处方库,以运动处方对各类慢性病的计量化实施为目标,推进体医融合的不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