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由新月弯孢[Curvularia lunata (Wakker) Boed]引起的玉米弯孢叶斑病是我国玉米产区的一种重要性病害,给玉米生产带来了极大的损失。培育抗病品种是防止该病大面积发生的经济、有效的途径之一,因此,深入研究该病原菌与玉米互作的分子机制,为抗病育种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机 构】
: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院植物病理与应用微生物所,大庆163319
【出 处】
:
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新月弯孢[Curvularia lunata (Wakker) Boed]引起的玉米弯孢叶斑病是我国玉米产区的一种重要性病害,给玉米生产带来了极大的损失。培育抗病品种是防止该病大面积发生的经济、有效的途径之一,因此,深入研究该病原菌与玉米互作的分子机制,为抗病育种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Metacaspase orthologs are conserved in fungi,protozoa and plants,however,their roles in plant disease resistance are largely unknown.In this study,we identified a Triticum aestivum metacaspase gene,Ta
小麦条锈病由小麦条锈菌(Puccinia striiformis f.sp.tritici,Pst)引起,是小麦生产中一种重要的流行性病害.甘肃陇南地区被认为是我国小麦条锈菌的重要越夏区以及新小种的策源地,明确小麦条锈菌在甘肃省内不同地区间的传播方向以及潜在的传播路线,为小麦条锈病的流行预测和集中防治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为探索香蕉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遗传多样性与生理小种类型、地理来源和致病力的关系,本研究从26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14条多态性较好的引物,优化其退火温度,对来自广西、广东、海南、福建和云南等地香蕉产区的50个菌株进行ISSR分析.
小麦抗叶锈病基因Lr19具有很强的抗叶锈性,目前很少发现对其有毒力的小麦叶锈菌,克隆该基因,研究其抗病机制对于该基因的高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基因突变群体进行分析是分离鉴定功能基因的重要途径.为了解Lr19的结构和功能,本研究以近等基因系TcLr 19以及其EMS诱导的感叶锈病突变体MuTcLr19 M2-6为材料,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分析和比较了野生型和突变型TcLr19在叶锈菌侵染0、24、1
小麦叶锈菌通过有性生殖可产生更多基因型重组的生理小种,在合适的条件下,可造成小麦叶锈病再次大规模流行.20世纪90年代初王焕如先生等通过生物学接种已证实了亚欧唐松草(Thalictrum minus L)和瓣蕊唐松草(T.petaloideum L)是我国小麦叶锈菌的转主寄主.
为了对辽宁省近年发生的新病害——榛子叶斑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系统测定。采用已经鉴定并报道的榛子叶斑病致病菌榛叶点霉(Phyllosticta coryli)菌株,分别置于设定条件下,采用十字交叉法测量菌落直径,分别测定该病原菌菌丝及分生孢子的生物学特性。
玉米大斑病(Northern corn leaf blight)是由大斑刚毛座腔菌(Setosphaeria turcica)引起的一种威胁玉米生产的重要叶部真菌病害,常给玉米生产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深入研究调控病菌侵染及致病的分子机制对玉米大斑病的有效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在自然界中,非寄主抗性是一种广泛存在的植物抗病现象,它具有广谱和持久的特性。目前尚不清楚非寄主植物的先天免疫系统是如何识别病原菌从而激发下游的防卫反应。因此,本研究以本生烟与稻瘟菌为互作模式,利用经改造的激活标记双元载体构建了稻瘟菌基因组文库,通过农杆菌在烟草上瞬时表达稻瘟菌基因,筛选能够引起植物强烈免疫反应的克隆。
玉米大斑病(Northern Leaf Blight of Corn)是世界各地玉米产区的一种重要真菌病害,引起玉米大斑病的病原菌为大斑凸脐蠕孢菌(Exserohilum turcicum),有性态为大斑刚毛座腔菌(Setosphaeria turcica)。
近年来稻曲病在我国各稻区发生呈总体上升趋势,已成为水稻的重要病害之一。稻曲菌为异宗配合真菌,其有性生殖产生的子囊孢子为稻曲病的重要初侵染源,然而其有性生殖的分子调控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以菌株UV-8b基因组测序数据为基础,比较分析了稻曲菌在子实体发育和产分生孢子阶段转录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