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流感病毒分离株A/Swine/Shanghai/3/2014 (H1N1)分子特性研究

来源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公共卫生学分会第五次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oabco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套式PCR检测方法,结合鸡胚分离鉴定,从20份临床有呼吸道症状的猪鼻咽拭子样品中分离到一株流感病毒.经亚型鉴定及全基因组序列分析,证实该分离株为H1N1亚型猪流感病毒,命名为A/Swine/Shanghai/3/2014 (H1N1).对该病毒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表明该分离株属于类禽猪流感病毒(Avian-Like H1N1).8个基因片段均来自禽源流感病毒.氨基酸分析,该分离毒株致病性较低,其HA蛋白的裂解位点为PSIQSR↓ GLFGAI.此外,该基因中有7个潜在的糖基化位点,受体结合位点为108 (Y)、148-152(GVTAA)、167(W)、197 (H)、204-212 (DQQ SLYQNA)和238-243 (RDQEGR),其中225-228 EQAG显示该分离株具有结合SAα2,6Ga1受体的能力,表明该分离株具有感染哺乳动物的能力.同时PB2蛋白的627E、701N及NS蛋白的92D位点均证明了该分离株具有较低的致病力,但具有感染哺乳动物的能力.
其他文献
金黄色葡萄球菌噬菌体裂解酶LysGH15对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广谱、高效裂解活性。本研究发现LysGH15不会使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对其裂解酶自身的抗性,经过8轮筛选,并未发现LysGH 15的最小抑菌浓度发生改变:对裂解酶LysGH15进入的抗原性进行了研究,体外实验表明,当LysGH15与其抗体作用10min或1h后依然具有很强的杀菌能力,更重要的是,当皮下免疫裂解酶LysGH15在效
会议
维氏气单胞菌是新发现的人-兽-鱼共患病原菌,近年来,由其引发的疾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但有关维氏气单胞菌的研究却相对较少,尤其是新毒力因子的发现和致病机制更鲜有报道。本研究利用iTRAQ技术对维氏气单胞菌强毒菌株TH0426、弱毒菌株WL161和无毒菌株NL7231总蛋白进行比较蛋白质组学分析。将强、弱、无毒菌株两两相互定量,强、无毒株相对定量后获得90个差异表达蛋白,强、弱毒株相对定量后获得77个
会议
Holin是噬菌体编码的疏水性膜蛋白,能够自发并非特异的积累在胞质膜形成病变.金黄色葡萄球菌噬菌体GH15的ORF72基因(HolGH15)被预测可能编码膜蛋白.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HolGH15包含两个疏水跨膜区,具有Ⅱ类穴蛋白的结构特性,属于phage_holin_1超家族.大肠杆菌BL21表达HolGH15能够导致宿主细胞生长抑制,通过加入2,4-二硝基苯酚(DNP)能过早触发抑制宿主菌生长
会议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奶牛乳房炎的重要致病菌,严重制约奶业的发展。近年来研究表明玉米秸秆+高精料日粮能引起奶牛机体IFN-γ水平的升高。细胞自噬是新发现的促进宿主细胞自有效清除病原微生物的抗菌机制。那么,IFN-γ能否诱导原代牛乳腺上皮细胞(BMECs)自噬,进而参与BMECs内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清除?本研究旨在探讨IFN-γ诱导自噬及其机制以及自噬在清除金黄色葡萄球菌过程中的作用。结果 显示IFN-γ处
会议
为了解上海市犬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感染状况及其流行特点,本研究应用血凝抑制试验对2013-2014年采自上海市的653份犬血清进行了JEV抗体检测,共检出阳性血清195份,总阳性率为29.86%,并比较分析不同季节、城市区域、生存环境、年龄和性别的犬JEV抗体阳性率的差异.结果 表明,犬JEV抗体阳性率与JE流行季节有相关性,并在不同城市区域和生存环境中有显著差异(P<0.05),而不同性别间和不同年
疫苗安全性是公众及药品监管机构非常关注的问题。由于疫苗生产原材料如组织、细胞基质、血清、胰蛋白酶等来源于动物,因此疫苗产品存在外源病毒污染的风险。近年来的病毒学以及血清学调查发现,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hicken infectious anemia virus, CIAV)在国内呈普遍感染。邵红霞等就建立了针对CIAV的PCR检测方法并在一些商品化疫苗中检测出CIAV的污染,因此,国内鸡群中CIA
流行性乙型脑炎又称日本乙型脑炎(Japanese encephalitis,JE)是由黄病毒科黄病毒属的日本乙型脑炎病毒(JEV)引起的一种虫媒性病毒性疾病,严重危害人畜健康.囊膜蛋白E是JEV最重要的结构蛋白,参与病毒的吸附和融合等重要的病毒入侵过程,并且与病毒的毒力、血凝性和细胞嗜性密切相关,在中和抗体的产生和保护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了解上海市蚊源JEV的分子特征,本研究对2014年上海市
病毒入侵细胞是病毒感染周期的初始阶段,也是病毒致病的先决条件之一。病毒入侵机制的阐明,可为开发新型抗病毒药物及方法提供参考。为了明确口蹄疫病毒入侵细胞的内吞途径及其具体的分子机制,本研究通过电镜、免疫荧光、RNA干扰、特异抑制剂和显性失活突变体等方法发现,口蹄疫病毒入侵细胞早期,可导致细胞内的肌动蛋白发生瞬时性重构,并在细胞膜表面形成大量不规则皱褶;口蹄疫病毒的感染早期可促进液相大分子的吸收,且大
会议
干扰素是一种具有广谱抗病毒、抗肿瘤、促进细胞生长分化和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物活性的蛋白质。在对干扰素的研究中发现,干扰素并不直接作用于病毒,而是诱导机体细胞产生众多的效应分子,通过这些效应分子发挥抗病毒作用,这些效应分子被称为干扰素刺激基因(ISG)。在对人源干扰素刺激基因的研究中发现,不同病原对不同的干扰素刺激基因有着不同的敏感性,某一个ISG基因在病原感染宿主的某个过程中发挥特定作用,干扰素通过不
病毒样颗粒是由一种或多种病毒结构蛋白自行装配而成的空心蛋白颗粒,可作为安全、有效的新型疫苗越来越受到关注。树突状细胞作为目前发现的抗原递呈能力最强的专职细胞,控制着免疫应答的性质、强度和免疫记忆性。本研究以新城疫病毒样颗粒(NDV VLP)和树突状细胞(DC)为研究对象,围绕着VLPs如何诱导DC成熟以及抗原递呈为核心科学问题,以VLP特性以及免疫应答性质为研究目标,通过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构建不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