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稻田是主要的甲烷排放源之一,其代谢过程及减排策略研究日益受到关注.本文综述了稻田甲烷代谢及其对电子受体响应的最新研究进展.还阐述了电子受体对甲烷代谢的影响机制及稻田管理对电子受体调节甲烷代谢的影响,并针对当前电子受体对甲烷代谢影响研究的不足作以展望,为我国有效地管理稻田并减缓甲烷排放.
【机 构】
:
福建师范大学湿润亚热带生态-地理过程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福州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稻田是主要的甲烷排放源之一,其代谢过程及减排策略研究日益受到关注.本文综述了稻田甲烷代谢及其对电子受体响应的最新研究进展.还阐述了电子受体对甲烷代谢的影响机制及稻田管理对电子受体调节甲烷代谢的影响,并针对当前电子受体对甲烷代谢影响研究的不足作以展望,为我国有效地管理稻田并减缓甲烷排放.
其他文献
通过对采集于重庆市北碚区2009 年10 月——2010 年8 月共48 场雨水样品进行Cl-,NO3-,SO42-以及pH,电导率(EC)的测试分析,发现该地区雨水中pH 变化范围为4~7.73;EC 变化范围是14~379 μs/cm;出现酸雨的频率为46%,并且在不同季节均可出现.每场降雨中离子浓度的不同及离子间的相互作用决定了其pH 和EC 的变化,但是两者不具相关性.
本文对2007-2010年期间杭州湾芦潮港潮滩沉积物进行了磁性测量和粒度分析,探讨了磁性特征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及其与沉积物粒度的关系.结果显示,2007-2009年期间,芦潮港潮滩沉积物的磁性特征呈现出显著季节性的变化规律,磁性参数(x)、(x)ARM、SIRM以及比值(x)ARM /(x)在 1-7月主要表现为高值,8-12月主要为低值,S-300变化趋势与之相反,粒度分析结果显示这三年里,
土壤理化性质会随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同而产生一系列的变化,从而影响到岩溶作用的方向和强度.通过野外溶蚀试片法,测得重庆青木关典型岩溶槽谷区6 种典型土地利用方式下6 个测试点夏季绝对溶蚀量和单位面积溶蚀量.
生态脆弱地区作为人地系统的一种地域类型,是自然特质较为敏感的不稳定区域,同时,它又承载有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会通过地理要素的运动作用于其他区域,并产生“外部性”问题.本文阐述了生态脆弱地区存在的问题及主要矛盾;认为生态脆弱地区具有“产权区域”特征,面临“生态经济鸿沟的局限”,并从生态建设、资源开发与人口迁移等方面探讨生态脆弱地区面临的区域外部性问题;最后,提出克服消极区域外部性的基本思路.
原地生宇生核素暴露测年技术作为20 世纪80 年代逐步成熟的一种新技术,其测年材料易于获得,测年范围相对较广的优势使得这种方法在第四纪年代学尤其是在冰川年代学中广泛应用.沙鲁里山南端的稻城冰帽在第四纪曾发生过大规模的冰川作用,然而关于冰川作用的年代数据相对较少.
本文以天山北坡军塘湖流域为典型研究区,以相关分析为主要方法,分析了2009 年3 月2 日-3 月18 日期间该地区0-40cm 深度土壤湿度的变化趋势,及其与2m 气温、雪深以及土壤温度的关系,得出2m 气温是影响各层土壤湿度变化的动力因子,雪深的变化反映融雪水的多少是各层土壤湿度变化的来源因子,土壤温度是各层土壤温度的保持因子.三个因子虽然在不同的时段所占比重有所不同,但各层土壤湿度变化都是其
本文对重庆市北碚区不同年龄段(<10a,10-20a,>20a)的城市绿地土壤进行了研究,分析其土壤理化性质及差异.本研究按照绿地年龄(绿地年龄是指开始种植草坪至采样时的时间)划分,选取具有代表性的17 个样点,在每一年龄区间内设5 个或6 个样点,共采集34 个样品.样点的选择既考虑土壤的差异,也考虑上覆植被类型的不同.
通过对采集于重庆市北碚区2009 年10 月——2010 年8 月共48 场雨水样品进行Cl-,NO3-,SO42-以及pH,电导率(EC)的测试分析,发现该地区雨水中pH 变化范围为4~7.73;EC 变化范围是14~379 μs/cm;出现酸雨的频率为46%,并且在不同季节均可出现.
土壤作为不均一变化的连续体,如何更好地刻画其属性的空间变异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克里金插值和随机模拟作为两种常用的空间变异近似和逼近的方法,其对某一地理要素的模拟结果常常被人们当成进一步研究的基础图件,但这种模拟能否真实刻画要素的多尺度空间格局关系到相应结论的正确性.
为了阐明亚热带稻田甲烷产生潜力及其对炉渣添加的响应,本文对闽江河口区稻田甲烷产生潜力及其对炉渣添加的响应特征进行了初步探讨.2010 年10 月在闽江河口鳝鱼滩采集稻田土壤.以10 cm 为间隔,采集0~40cm 土壤,设置3 个重复,将采集的样品放入自封袋,带回实验室,在4℃条件下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