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河南大学南校门1936年按校园规划设计兴建,有较高的历史价值,2006年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本文在对其进行价值评析、前期实测、存在的病害与问题分析基础上,提出保护扩建方案。结合河南大学南校门扩建谈及文物建筑保护。
【出 处】
:
2010年中国近代建筑史国际研讨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河南大学南校门1936年按校园规划设计兴建,有较高的历史价值,2006年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本文在对其进行价值评析、前期实测、存在的病害与问题分析基础上,提出保护扩建方案。结合河南大学南校门扩建谈及文物建筑保护。
其他文献
本文以现场调研和相关史科为基础,从规划思想、设计方法、社会意义等方面对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居住区建筑进行讨论,提出一汽居住区的建设是探索我国建筑(群)的多样性、完整性和现代性三方面的成功尝试.以一汽居住区为例,本文最后一部分提出采用"四面八方、纵横上下、兼顾中外"的方法研究中国近代建筑史.
本文从民族主义者的策略,科学的权威性,艺术的社会价值,不完全的现代建筑运动四方面探讨"中国式"建筑的折中主义本质.并尝试在此基础上重新审视"中国式"建筑在近现代反复出现的原因.
保定地处内陆,与京、津呈三足鼎立之状,在前清时期为直隶省会,地区政治经济中心.近代以来虽无商埠开设,但西方教会的传入、天津开埠的影响、洋务运动的兴起、新式交通的建设、清末新政的试行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生,促使保定传统城市与建筑发生变化.本文在对保定近代城市与建筑调研的基础上,对其发展历史的整体脉络进行分期,对不同阶段促进城市与建筑发展的动因及其表现特征进行分析.
近代时期乡村建筑的近代化反映了传统的生活方式向现代的转变,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乡村的面貌.本文通过在对远离近代化中心地的婺源传统农耕聚落中发生的建筑近代化过程的深入观察与分析,提出了乡村近代建筑的概念,考察了它的特征,论述了它的价值.
明清朝廷与葡人是不同时期澳门的管理者,他们按照自己的行政模式管理澳门,相应的澳门近代存在中、葡两类行政建筑。中式行政办公建筑的存在是明清朝廷在澳门行使主权的直接体现,建筑类型的多样性反映了明清朝廷对澳门的全方位管理,建筑的消失则是中国官方管制力量在澳门退去的最好明证。葡式行政办公建筑不仅是葡人对澳门进行管制的体现,也记载了澳门近代葡人社群内部平民与贵族间的权力斗争。虽然澳门近代行政建筑数量不多,但
"朝鲜人民会"是日据时期伪满洲国的一个亲日组织.其在各地区的会馆建筑形态和规模均具特点:北间岛地区的会馆以"和式"建筑风格为主,南满地区和北满地区的会馆多以"满洲地方式"建筑风格为基础.鉴于本论文尚处于研究的初始阶段,其研究方法主要依据近代历史资料和照片。通过这些珍贵的史料、照片,分析“朝鲜人民会”会馆的建筑特征,对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风格的建筑形态特征进行比较研究。
本文对中兴煤矿的历史价值与建筑价值进行分析,指出其为大运河"中运河段"的重要节点.论文基于对中兴煤矿现存遗产类型的梳理,论述了某些产业构筑物是建筑美学与建筑功能相矛盾的产物,需要全面审视包括地下工业遗产的保护范畴,同时应避免过于刚性、片面的工业遗产保护体制.
崖城骑楼建筑具有很强的地方性,东关街沿街骑楼建筑表现出整体感.东关街沿街骑楼建筑立面复原改造方案设计,强调整体感、注重地方性,针对建筑的具体情况,在对历史风貌评价的基础上,对东关街沿街骑楼建筑划分为三大类,提出方案设计原则,采取七种保护方式,对近代骑楼建筑和骑楼街的保护进行探讨.
本文详细介绍了沈阳北市场历史地段的形成及发展,结合该地区的改造规划设计,建设性地提出其保护性规划设计原则,同时,对在新的城市设计中如何挖掘并传承城市历史文化特色进行思考.
本文通过对德州20世纪建筑文化遗产的评估,探试了基于GIS技术平台的评估体系与方法.认为在评估,"时间、建筑本体及文化"是评估系统建构的基础,而"保护与发展"双重目标是扩展评估因子构成,完善的评估体系的核心.GIS技术平台则为整个评估体系的设施提供了条件,使得整个评估过程趋于理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