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将城市中频发的内涝灾害作为研究对象,借助3S技术,利用SCS(Soil ConservationService)模型,针对不同重现期的降水数据,模拟了济南城区内涝淹没场景,并且对每种淹没场景进行了风险评估,并制作了济南市城区内涝风险评估区划图,探索了一种适用于大、中城市内涝风险评估的思路与方法.结果表明,在不同重现期情景下,最大积水深度达到了625.7cm,济南城区积水深度值跨度较大.深度超过50
【机 构】
:
济南市气象局,山东 济南,250102 山东省气候中心,山东 济南,250001
【出 处】
:
山东气象学会2016年年会暨“第一届山东气候论坛和第一届现代农业气象服务技术论坛”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将城市中频发的内涝灾害作为研究对象,借助3S技术,利用SCS(Soil ConservationService)模型,针对不同重现期的降水数据,模拟了济南城区内涝淹没场景,并且对每种淹没场景进行了风险评估,并制作了济南市城区内涝风险评估区划图,探索了一种适用于大、中城市内涝风险评估的思路与方法.结果表明,在不同重现期情景下,最大积水深度达到了625.7cm,济南城区积水深度值跨度较大.深度超过50cm的地区主要集中在高程比较低的北部、西部.内涝高风险区主要集中在老城区、立交桥、涵洞等地区.坡度比较大的南北向道路在地势比较平稳的北段容易发生内涝积水,比如花园路、北大槐树街办、趵突泉南路等.
其他文献
红豆山铜矿床是南澜沧江带新发现的矿床之一,位于南澜沧江火山弧带.通过野外地质工作和系统的岩相学、矿相学工作及构造蚀变岩相填图,对该矿床的蚀变特征及分带进行了研究.红豆山铜矿床蚀变类型主要以钾长石化、硅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为主,其次为碳酸盐化、绢云母化、褐铁矿化等.矿区围岩蚀变在空间上呈现一定规律,且各蚀变带具有明显的叠加现象.矿体主要分布在断裂上盘蚀变带中,自断裂带→上盘,共出现4个典型蚀变带,
二维勘探线地质剖面是分析地质体、地质构造的空间结构或属性,是实现矿产资源预测和评价的基础。然而数据的稀缺,使我们无法获得覆盖整个研究区的二维剖面,即无法获取整个研究区的地下构造分布模式与地质特征。通过有效提取二维地质剖面中的构造分布特征与岩体特征,利用随机模拟方法生成大量二维剖面,可以辅助推测研究区内地质体、构造的空间展布与属性,更充分理解研究区的构造、岩体、矿体的耦合特征。为此,本研究提出了将深
利用威海市6个基本气象站40a(1971-2010年)的气象观测资料,对威海沿海地区雾的时空分布特征、气候变化特征和雾过程持续时间等进行了统计分析,并探讨了影响沿海雾生成的相关因子.结果表明:威海地区雾呈现沿海大于内陆,东部大于西部地区的分布特点;其年际变化特征表现并不一致,成山头和荣成呈明显的上升趋势,而文登和石岛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威海站雾日数年代际变化表现不明显,乳山则有下降的趋势;雾日数
基于聊城市7个国家一般站和1个国家基准站的1970年-2012年的气候要素资料,利用FAO推荐的Penman-Monteith模型分析了鲁西平原43年潜在的参考蒸散量(ET0)时空分布特征,并采用偏相关分析法探讨了气候对于ET0的主导因素.结果表明:(1)Penman-Monteith模型对鲁西地区ET0的模拟能力较好,模拟值与同期蒸发皿蒸发量的相关系数r=0.89(P<0.01).鲁西平原日最大
为了研究潍坊市未来气候变化趋势,分析其对当地小麦生产的影响,利用区域气候模式PRECIS对2021-2050年潍坊市气温及降水量进行模拟,并将气象数据输入作物模型,对未来气候变化下小麦的生长状况进行模拟.结果表明,未来潍坊市将会出现气温升高、降水增多的趋势;气候变暖会导致潍坊市小麦生育期提前,产量降低;若考虑CO2的肥效作用,小麦会增产.
利用鲁西南1964~2011年温度、降水、光照、相对湿度和当地农业气象灾害指标,统计分析气候变化及农业气象灾情出现的概率.结果表明:鲁西南冬季气温升高比较明显,年降水量、秋季降水呈增多趋势,春、夏初降水呈减少趋势;相对湿度呈升高趋势;日照时间呈减少趋势.鲁西南气候变化使近20年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变化总体呈现减少趋势,但10月份干旱发生次数较1990年以前有所增加,70%的年份出现干旱,严重影响秋播及
本研究基于2008~2010年浒苔发生源地及青岛近海海域的观测事实,着重研究分析日照时数和降水量对浒苔生消的影响,为青岛近海海域浒苔的防范提供科学依据.分析表明:5月上旬浒苔源地附近江苏近岸日照充足,6月下旬浒苔明显影响青岛海域时,青岛光照充足.表明日照充足,光合作用加强,利于浒苔生长繁殖.浒苔爆发前期及7月上旬青岛降水偏多,导致近海营养盐偏多,浒苔大范围影响青岛近海.
以日照五莲县中至河流域作为研究对象,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及GIS技术提取流域边界,对流域内气象站的降水数据采用泰森多边形法计算暴雨过程中的逐时面雨量,根据土地利用类型确定地表水力糙度,应用德国Geomer公司开发的FloodArea淹没模型对研究流域内2015年8月7日的洪水过程进行淹没模拟.对比模拟水位与实地调查采集到的受灾点实际淹没水位,对模型输入参数进行校正,进而结合土地利用类型对灾害
定量化洪水风险区划是提升流域防灾减灾决策科学性的有效途径.基于灾情和洪水过程数据,选取大汶河流域内5个国家气象站和95个区域气象站1984-2013年致灾致洪过程逐时降水量计算流域重现期面雨量,采用FloodArea模型进行洪水风险情景的淹没模拟,再叠加人口、GDP、土地利用数据,最终获得不同重现期下的损失估计.结果表明,随着风险情景重现期的增加,大汶河流域洪水淹没范围和水深也逐渐增加,表明洪水淹
利用近32年东营市辖区内大监站气象资料和区域自动站气象资料、各乡镇人口和经济资料、地理信息及灾情普查资料,对东营市低温气候特征和发生灾害情况进行统计分析,采用频率统计、层次分析、专家打分、加权综合评价方法和GIS技术,计算出各地低温灾害的风险系数,进而对该灾害进行风险区划.结果表明,自1981年以来,东营市共出现寒潮低温138次,其中秋末出现次数最多,其次为冬初,冬末和春初出现寒潮低温的概率相对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