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圈空间格局的ABS分析:基于区域溢出的视角

来源 :中国地理学会2013年(华东地区)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2009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旅游圈是区域旅游合作的重要形式与产物,然而当前的研究多关注于局部旅游圈的定性判别分析,缺乏对全国尺度上旅游圈的空间格局及其形成机制研究。鉴于此,本文基于GIS,建立了全国346个地级市和875个4A级以上旅游景区的空间数据平台,根据中国百强旅行社旅游线路产品中所安排的旅游景区游览时间,构建了景区效用等属性数据,另外针对中国现阶段游客的两种典型空间行为模式——观光浏览和度假休闲,分别设计了相应的景区选择模型及其算法,进而基于Agent模拟(Agent-Based Simulation,ABS)的方法,构建了以旅游者行为基础的计算机模拟模型,并根据旅游域交互次数和交互指数两个判别标准,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旅游圈的识别,并研究了中国旅游圈的空间格局特征。
其他文献
本文以闽江口水体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Landsat TM影像上水体及其背景地物光谱特征发现,水体在绿光波段(TM2)的亮度值高于中红外波段(TM5),而水体背景地物在绿光波段(TM2)亮度值低于中红外波段(TM5).具体在光谱特征值上表现为:在TM2和TM5波段,水体的亮度值前者是后者的1.8倍,而植被亮度值前者是后者的1/2.2,阴影前者是后者的1/1.3,建筑物前者是后者的1/.9,裸地前者是
2000年以来我国沿海地区大都市相继出现两轮"撤县设区"式行政区划调整,产生了新时期大都市的边缘新市区。本文剖析了大都市区两轮行政区划调整的特征与机理,以杭州为例,阐述了萧山、余杭"撤县设区"后的大都市经济社会发展特征,以及所面临的中心城市与外围(县)区相对独立的行政管理体制矛盾问题。研究发现,我国大都市区第一轮行政区划调整是基于大都市区空间范围的快速扩张,第二轮是为了实现行政管理区与经济功能区的
城镇化是世界潮流,和经济与社会发展相联系,有其必然规律.城镇发展和农村改革是我国未来十年、二十年最需要解决、攻坚的问题,任何发展战略都离不开这两个问题.以城镇化和农村变革的相互影响来思考若干问题.前30年城镇化落后于工业化,近30多年城镇的发展迅速, 从"十五"开始全国和各地实行加快城镇发展战略,流动到城市的人口又所增加,特别是沿海地区城市人口增加迅速.但更多的是通过行政区划的调整,市区扩大,统计
2010年,沈阳经济区获批为第八个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注入一针强心剂。本文应用区位熵法、洛伦茨曲线法以及基尼系数法对沈阳经济区城市建设用地空间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研究表明:研究表明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和特殊用地在沈阳经济区范围内分布较为离散,居住用地是沈阳经济区范围内分布最为均匀的用地类型。
中国快速的城市化和经济发展产生了大量的流动人口,住房是流动人口这一巨大规模群体融入流入地城市、实现市民化过程中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分析流动人口的住房状况及其空间分布特征与集聚现象来探索流动人口的住房问题。基于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本文采用住房拥有率、租住房率、住房面积指数、住房不受干扰指数、住房质量指数和住房费用指数五个指标来考察流动人口的住房状况,并综合运用数理统计、空间自相
"胡焕庸线"作为反映中国人地关系的重要地理大发现之一,备受推崇。然则,在新的剧变的中国社会经济背景下,"胡焕庸线"及其所表达的地理意义是否稳定,亦备受关注。本文在GIS的支持下,构建了改革开放以来四次人口普查的县级空间数据库,对"胡焕庸线"两侧的人口数量、分布格局进行统计、分析,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胡焕庸线"两侧人口数量94∶6的大数一直稳定,但东南半壁人口微减、西北半壁人口微增,西北半壁具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lobally Important Agricultural Heritage Systems,GIAHS)是农村与其所处环境长期协同进化和动态适应下所形成的独特的土地利用系统和农业景观,这种系统与景观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而且可以满足当地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的需要,有利于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技术、文化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正威胁着许多农业文化遗产及其生物多
边疆安全是中国安全的重要组成,边疆安全是实现国内的安全与稳定,建设幸福、美丽中国重要的决定因素。囿于历史累积和发展中新生矛盾,全球经济一体化重塑中国边疆地缘安全:①中国陆疆问题已由早期的勘界、民族与经济落后问题演进为民族自治、经济发展与跨国极端宗教势力渗透,这在西北边疆尤为突出;②中国海疆问题始终被勘界、海洋资源利用与权益治辖,以及个别强国(或其依附国)海军侵扰所困,这在东海与南海日益显著。
近年来,人们关于妈祖信仰的研究,主要是探讨各地妈祖信仰的传播演变、妈祖信仰在各地的起源、妈祖史料的研究、妈祖文化的社会功能、妈祖在地理学上的空间分布、妈祖信仰在人类学和宗教学视角下的理论审视等等,人们对台湾妈祖信仰的研究,也都是研究台湾妈祖信仰的起源,妈祖在台湾的分布与传播,妈祖信仰与当地经济文化的融合互动,这些都是着眼于整个台湾省的妈祖信仰的研究,而本文将着眼于更小的范围,将其研究的范围缩小至高
进入"海洋世纪",出于文化话语权、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地缘考虑,西方学界一直有"中华文化是大陆文化,与西方海洋文化相对立"的"经典"说法,我国学界中也有附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