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多种心血管损伤条件下不同组织来源外泌体的变化,及其在心血管损伤中扮演的作用,为相关心血管损伤的诊断和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糖尿病孕鼠模型、高脂饮食模型、化疗药物诱导心脏损伤等制作心血管损伤模型;利用小动物超声及组织学检测分析小鼠心脏功能;分离小鼠不同组织及血浆外泌体,通过RNA-seq分析检测外泌体内小核酸的改变;通过外泌体示踪及功能检测,分析不同状态下不同组织来源外泌体在体内各组织的分布及其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通过分析血浆外泌体候选miRNA表达与超声心脏功能的相关性探讨外泌体及其miRNA作为心脏功能辅助诊断标志物的可能性。结果全身各主要脏器均有活跃的外泌体分泌,上述外泌体主要进入肝脏、脾脏、肺脏等网状内皮系统,同时也有少部分进入心脏、脂肪等器官;而且同源器官的外泌体对相同或相似器官有一定的倾向性。超声微泡靶向爆破可以显著增加外泌体在靶器官的聚集,为外泌体介导的基因治疗提供了依据。正常组织外泌体,如胎盘、脂肪来源的外泌体通过作用于重要的代谢器官,如肝脏、脂肪等,发挥心脏保护作用;而糖尿病、肥胖等疾病条件下,上述外泌体的保护作用消失甚至有害。基因表达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外泌体的上述功能改变与外泌体中基因表达有关。初步相关性分析发现,血清外泌体miRNA的表达谱可以反映心脏功能损伤情况。结论外泌体在心血管功能调控中扮演多重角色,不同组织来源的外泌体既可能直接作用于心血管系统,也可能通过影响全身多个脏器,最终影响心血管功能,在心血管功能受损中扮演致病因子的作用;这些致病因子具有潜在的作为诊断标志物的作用。受损心脏同样会释放外泌体入血,对心血管功能具有标识作用。另一方面,生理条件下的胎盘、脂肪等组织的外泌体具有一定的心血管保护功能,可为外泌体改造防治心血管损伤提供重要参考。